[发明专利]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68074.9 | 申请日: | 2013-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方克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桩柱固护大 角度 陡坡 技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
二、背景技术
伴随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毗邻高层建筑、临坡建筑、削坡建筑,穿脊通道建筑等,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工程后,都常遇不允许安全放坡,需进行临时的或永久的固护坡需求,以满足施工和设施的安全。现有技术下多采用土钉墙、桩锚、支护桩、防护网及综合措施的支护形式处置,深坑基施工中也出现多层钢筋混凝土受力自适应内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均以各自的优势,保证了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建筑设施的安全,但也因各自的劣势如牢固度、支撑力、应用难度、空间窄小受限、成本高等问题制约而受限。
二、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空间窄小,大角度陡坡及永久性固护陡坡的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其包括立桩和斜拉桩,其特征是在构筑固护坡的立桩前,先行构筑稳固立桩的斜拉桩;在设定的基坑边沿处与基坑边线垂直向外、向下钻扩孔洞,布筋注混凝土形成斜拉桩,基坑边线垂直钻打立桩孔洞布筋、立桩与斜拉桩交叉处将立桩与斜拉桩筋焊接,捆扎为一体后浇注混凝土形成一体,其立桩深入基坑底面,斜拉桩深于立桩。
在劈山筑路、谷涧内或上筑路、临坡建房等临单面线性斜坡,在挖掘整坡过程中,分层次设置与设计坡面垂直的桩斗相接,桩柱V型分叉的斜拉桩,使斜拉桩于坡面的平行视角平面呈网状结构。
本发明的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适用于毗邻已有建筑或设施处挖掘基坑、上临坡、下临坡或坡面筑路、建房或修筑其他设施中的陡坡固护,具有占用面积小,牢固度高,应用灵活等显著优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的毗邻已有建筑横向断面示意图。
图2为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的临坡筑路横向断面示意
图。
图3为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的坡面斜拉桩平行视角分布示意图。
图中1、立桩;2、斜拉桩;3基坑;4、土石层;5、已有建筑、6、崖坡;7路面;8、排水沟。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斜拉混凝土桩柱固护大角度陡坡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毗邻已有建筑5情况下的基坑3施工,没有或甚少放坡空间,在设定的基坑3边沿处,与边沿线垂直向外、向下钻扩孔洞,布筋注混凝土构筑斜拉桩2,在基坑3边沿处清除斜拉桩2混凝土,留置斜拉桩2内钢筋并弯折于一旁,钻打立桩1桩孔、布筋、并将斜拉桩2钢筋与立桩1钢筋焊接捆扎,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其立桩1应深入于基坑3底面的不动土石层4,斜拉桩2深于立桩1。
实施例2:如图2,图3所示,于单面线性斜坡,在挖掘和修整斜坡过程中所形成的平台上,与设计坡面垂直向、V型分叉钻打斜拉桩2孔洞、布筋注混凝土,挖掘和修整斜坡完成后修筑立桩1,并与斜拉桩2连接浇筑为一体。在应用于路边护坡中,其路面7排水沟8与立桩间应留有间隙。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0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