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7811.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董亚梅;王婷;张岷涛;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铬 担载锰铜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主要针对环境中的NO催化氧化,适用于空气污染物的消除,在环境净化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隧道,停车场,煤矿等半封闭空间越来越多.在这些半封闭空间内,由于自然通风受到限制,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无法及时排出,致使污染物累积,空气污染严重,氮氧化物(NOx )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每年来自全国机动车的排放量高达583.3万吨,90%以上为一氧化氮(NO).最常用的NOx治理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但该方法需要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通常为200 - 400℃),无法适用于半封闭空间内NOx的常温消除.采用气相选择性催化氧化,即先将NO催化氧化为NO2,再用碱液进行吸收消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用于NO常温催化氧化的催化材料报道最多的是活性炭纤维(ACF),碱液涂覆或掺杂改性的活性炭纤维或活性炭(AC)等,该类催化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主要通过对NO吸附再氧化进行反应,但是产生的NO2很容易吸附在炭表面,随着NO2的增多,表面活性位减少,活性下降,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活性高、稳定性好的常温催化氧化NO催化剂,具有高效稳定性,用于半封闭空间内污染物的净化。
有文献表明,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活性,详细考察了Mn,Ce,Co,Fe四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发现在250-350 oC温度范围内,NO催化氧化活性顺序为MnOx > CoOx > CuOx > FeOx,当温度低于200℃时这四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活性都很低.唐晓龙等考察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发现在200℃时,Mn,Cr和Co 3种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好的NO催化氧化活性,转化率甚至高于50%。研究发现,300℃下,相比于CuO ,ZnO和V2O5催化剂,Cr2O3表现出了较好的NO催化氧化活性,对TiO2担载的Cr-Ce催化剂用于NO催化氧化反应做了详细的研究,考察了Cr/Ce摩尔比,活性组分负载量,载体种类,焙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现Cr/Ce摩尔比为2:1,Cr2O3和CeO2总负载量为载体重量的30%,350℃焙烧获得的无定形Cr-Ce/TiO2催化剂在330℃具有最佳的转化率80.7%。详细研究了锰铜催化剂的制备参数(Cu/Mn比例,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对N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发现锰铜催化剂在室温具有较好的NO催化氧化性能,当Cu:Mn=1:6时,NO转化率能够达到100%.综上,可见铬和锰铜分别具有NO催化氧化活性,但却无人报道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在常温下具有NO催化氧化性能. 因此在本发明中,考察了氧化铬作为载体担载锰铜对NO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NO常温催化氧化的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一种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淀法制备获得氧化铬载体,浸渍或沉积沉淀法获得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铬源,铜源和锰源为硝酸盐。
所述氧化铬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获取,具体为:称取硝酸铬10.0克溶解于100 毫升去离子水中,在常温搅拌,加入沉淀剂氨水,调节PH=8后,搅拌5-8小时,过滤,洗涤,60-150℃干燥12小时,100-700℃煅烧2-6 小时,获得氧化铬载体。
所述采用浸渍或沉积沉淀法制备氧化铬担载锰铜催化剂,具体为:
(1)浸渍法:
称取3.0克去离子水,加入硝酸锰和硝酸铜,再加入上述获得的氧化铬载体5.0克,搅拌,室温静置12小时,放入60-150℃烘箱干燥12小时,在200-700℃焙烧2-6小时;Cu:Mn=1:6,锰铜的理论担载量为载体的50%;
(2)沉积沉淀法:
称取100毫升去离子水,加入硝酸锰和硝酸铜,再加入上述获得的氧化铬载体5.0克,60℃搅拌,逐滴加入沉淀剂碳酸氢铵,调节PH=7-9,搅拌5小时,后过滤洗涤,放入60-150℃烘箱干燥12小时,在100-700℃焙烧2-6小时;Cu:Mn=1:6,锰铜的理论担载量为载体的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数控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整体自装卸式储能方舱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