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散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7809.6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晖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K9/14;A61P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34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萎缩 阴道炎 散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萎缩性阴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很多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并且炎症。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检查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皱襞消失,上皮变平滑、菲薄。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见浅表溃疡。
治疗原则为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目前的西医治疗多为补充少量雌激素,可以使阴道黏膜增厚,增强抵抗力。但是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易引发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故而该种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而抑制细菌生长则为在阴道内放入抗生素粉剂,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局部菌群失调,造成更大的困扰。
而中医治疗阴道炎的栓剂、外洗剂比较多,但多是针对育龄期妇女,组方中多含有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等除湿毒的药物,而萎缩性阴道炎的起因主要是粘膜变薄造成,以上苦寒燥湿的药物外用,则更加刺激黏膜,导致病情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散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散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海桐皮10~30份、三角草6~12份、还筒子3~10份、天目木兰6~12份、桑寄生3~10份、猫爪草6~12份、焦麦芽6~12份、焦神曲6~12份、麻黄根6~12份、皂角刺1~5份、桃树胶3~10份、桂枝10~25份。
本发明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海桐皮、猫爪草、麻黄根粗粉分别减压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后混合备用,药渣混合备用;
(2)将还筒子减压煎煮2次,每次30min,合并煎液,静置后过滤,得滤液备用;
(3)将三角草、天目木兰、桑寄生、焦麦芽、焦神曲、皂角刺、桃树胶、桂枝和步骤1中所得药渣加10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后过滤,得滤液备用;
(4)将步骤2所得滤液和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得干浸膏粉;
(5)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4所得干浸膏粉中,混匀,过100目筛,分装而成。
上述步骤(1)中的减压蒸馏的压力为0.1Mpa。
上述步骤(2)中的减压煎煮的压力为0.4Mpa。
上述步骤(4)中的减压浓缩的压力为0.4Mpa。
其中所述的:海桐皮,为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的树皮或根皮。性味苦,平。归肝、肾经。功可祛风湿,舒筋通络。祛风湿,通经络,杀虫。
三角草,为菊科植物川滇盘果菊Prenanthes henryi Dunn的全草或根。味苦;性寒。功可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还筒子,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果实。味甘;性寒。功可补虚定风。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少气失精;须发早白。
天目木兰,为木兰科头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以花蕾入药。性味苦,寒。功可利尿,消肿,润肺止咳。
桑寄生,为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r 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归肝、肾经。功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辛,温。归肝、肺经。功可散结,消肿。
焦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照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功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焦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照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性味甘辛,温。入脾、胃经。功可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经。功可止汗。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功可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晖,未经刘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