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榆黄菇液体菌种制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7659.9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8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榆黄菇 液体 菌种 制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榆黄菇液体菌种制作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学领域。
背景技术
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又称金顶侧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味道鲜美,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及丰富的多糖及粗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及免疫增强和滋补强壮等多种药用功效,同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已经在国内广泛栽培,但其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尚不成熟。本研究着眼于把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与榆黄菇优质高产栽培结合起来,使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在榆黄菇的规模化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反复实验终于研究成功了液体规模化生产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榆黄菇菌种的制种和栽培时间,提高菌种质量,降低菌种生产成本,提高子实体品质、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等等,而且投资少,技术易掌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一)榆黄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的研究
1 材料
1.1 菌种 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
培养基
1.2.1斜面培养基(改良PDA):土豆(去皮)20%、葡萄糖2%、蛋白胨0.25%、KH2PO40.1%、MgSO40.1%、琼脂(2%)。
1.2.2液体培养基:土豆(去皮)20%、碳源2%、氮源0.2%、MgSO0.1%、KH2PO40.1%。
1.2.3培养设备:HZQ-Q型震荡器(哈尔滨东联电子有限公司)、LS-B-50L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LRH-250-A型生化培养箱(广东医疗器械厂)FA2004型上皿电子天平(上海精科电子天平厂)
2 方法
2.1 工艺路线:榆黄菇保藏菌种 →斜面扩大培养→液体菌种制备(一级摇瓶)→液体培养(种子摇瓶)
2.2 液体菌种的制备:将斜面菌种接种于500ml(装液量为150ml)锥形瓶中,放入25℃恒温箱中静置24小时,然后在 25℃、180r/min 旋转式摇床震荡培养6d,制做液体菌种备用。
摇瓶培养工艺:在500ml锥形瓶中装入150ml受试培养基,将制备好的液体菌种按照10%的接种量进行接种,每项设5个重复,在25℃、180r/min 旋转式摇床震荡培5d,pH自然,观察记录菌球生长情况,测定菌丝干重、菌球密度和菌球直径。
菌丝体干重测量:发酵终止后,将每个摇瓶中的全部培养液用干燥的脱脂棉过滤,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放于60℃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测定干重。
菌球密度的测量:将菌液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5min,测菌球占菌液体积的百分比。
菌球直径的测量:随机取10个菌球排成一条直线,测出其总长度再除以10,即得菌球的平均直径。
3结果与分析
3.1最适碳源的筛选
分别用2%的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作为液体培养基的碳源,0.2%的蛋白胨为氮源,观察菌丝体生长状况。 菌丝体培养形状观察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培养液3天开始变澄清,菌球大小均一,呈淡黄色,菌球表面的毛刺(絮状绒毛)细长、多;以蔗糖为碳源时培养液3天开始变澄清,菌球大小均一,呈乳白色,菌球表面的毛刺粗短、少;以麦芽糖、乳糖为碳源时培养液4天开始变澄清,菌球大小不均一,呈淡黄色,菌球表面毛刺细、短、少。
表1 不同碳源对榆黄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菌球密度大小依次为:葡萄糖>玉米粉>蔗糖>麦芽糖>乳糖。菌球直径长短依次为:葡萄糖<蔗糖<玉米粉<乳糖<麦芽糖。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球密度大,单个菌球体积小,菌球数量最多,其次为玉米粉和蔗糖,而对麦芽糖、乳糖的利用相对较差。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丝体干重最高,其他其次依次为玉米粉、蔗糖、麦芽糖,乳糖。方差分析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以葡萄糖和玉米粉、蔗糖作为碳源时菌丝体生长最好。
最适氮源的筛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