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钻孔装置及成桩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7560.9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李国杰;蒋三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5/02 | 分类号: | E21B15/02;E02D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钻孔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钻孔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钻孔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水下钻孔装置的成桩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涉及到水下作业,比如修建高桩码头、水上大桥等。以我国南海海域的岛礁码头为例,因南海岛礁离陆地较远,缺乏石料和泥沙,这些岛礁的码头的结构通常为高桩码头。在高桩码头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海床上建立桩基;目前,建立桩基的方式是:利用桩工机械直接在水底打入钢桩。但是,南海海域的海床大部分为岩石,利用桩工机械在岩石上直接打入钢桩难度较大,且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下钻孔装置,利用该水下钻孔装置可为高桩码头的桩基的建立提供便利。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钻孔装置,包括水面平台、成孔设备、用于支撑所述水面平台的支撑腿、用于升降所述水面平台的第一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所述支撑腿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水面平台与支撑腿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成孔设备包括钻杆及钻孔套筒,所述水面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钻孔套筒的抱桩机构。
优选地,所述水面平台上设置有孔架,所述孔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孔架设置于所述水面平台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水面平台上设置有龙门式起重机,所述孔架两侧设置有轨道,所述龙门式起重机可沿所述轨道移动。
优选地,所述成孔设备还包括气举反循环钻机,所述气举反循环钻机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水面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水面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提供泥浆的配浆池、及过滤泥浆的沉淀池。
优选地,所述水下钻孔装置还包括锚泊系统,所述锚泊系统包括绞车、缆索和锚,所述绞车固定设置于水面平台上,所述缆索一端与绞车连接,另一端与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腿与水面平台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水下钻孔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水面平台移动至预定位置(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利用第二升降装置将支撑腿放下,水面平台通过支撑腿支撑在水底;然后,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将水面平台升至水面以上,并利用成孔设备在水底打孔。建立桩基时,将成桩套筒插入孔中,最后将混凝土浇筑进成桩套筒内,待混凝土凝固即可。因此,利用该水下钻孔装置可有效地在质地相对坚硬的海底打孔,进而为建立桩基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成桩设备,包括成桩套筒、混凝土输送装置及上述任一项的水下钻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成桩设备通过采用“打孔——插入成桩套筒——在成桩套筒内注入混凝土”这样一种作业模式,可高效地在质地相对坚硬的海底建立桩基,进而为高桩码头的建造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钻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水下钻孔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面平台 2、孔架 3、龙门式起重机 4、支撑腿
5、第二升降装置 6、抱桩机构 7、吊机 8、气举反循环钻机
9、轨道 10、锚泊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1和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水下钻孔装置,包括水面平台1、成孔设备、龙门式起重机3、用于支撑水面平台1的支撑腿4、用于升降水面平台1的第一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支撑腿4的第二升降装置5、设置于水面平台1中部的孔架2,孔架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水面平台1与支撑腿4活动连接,成孔设备具体包括钻机、钻杆及钻孔套筒,水面平台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钻孔套筒的抱桩机构6。该水下钻孔装置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水面平台1移动至预定位置(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利用第二升降装置5将支撑腿4放下,水面平台1通过支撑腿4支撑在水底;然后,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将水面平台1升至水面以上;钻孔时,将钻孔套筒放在孔架2的一个通孔上,利用抱桩机构6卡紧钻孔套筒,钻杆穿过通孔插入水底,在钻机的驱动下,钻杆在水底完成一次钻孔作业;当钻机完成一个孔位的钻孔作业后,可通过龙门式起重机3将钻机移动至其它通孔位置,然后钻机可进行下一个孔位的的钻孔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7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