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通风施工用充气式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6221.9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青;姚亮;郭锋;刘五一;薛国虎;张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通风 施工 充气式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施工密封装置,属于隧道通风除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风防尘技术是涉及人员生命健康的大事,是隧道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隧道施工方案选取的控制因素之一。长大隧道因其长度大、作业空间小等施工特点增加了施工烟尘排放难度,在施工过程中,钻爆、出碴机械、地质有害气体产生的烟和粉尘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压入式通风,用于压入式通风的射流风机和巷道式通风的轴流风机,以及两者的混合应用都是普遍应用的产品和技术。其原理是通过风机向洞内补充新鲜空气,对洞内空气进行稀释,采用抽风机抽出稀释后污染空气,以此排烟、降低粉尘浓度,达到改善洞内环境的目的,这种排烟除尘方法普遍存在耗时长。另一方面,从技术经济角度来讲,随着隧道工程在铁路线路总长度中所占比例的提高.长大隧道数量随之增加,开挖面的新鲜空气需从千米以外的洞口引入,通风阻力大、能耗高,通风施工成本越来越大。事实上,现场常因通风成本高昂而减少通风时间或降低通风机功率,进一步恶化了洞内空气质量。
经检索,涉及隧道通风的专利中,申请号为201220249935的专利为一种整体式隧道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离屏、动力轮、滑块、导轨、牵引机、支架、电磁铁、电机和强磁铁,隔离屏的上部和下部各安装有一组滑块,滑块上安装有导轨和电机,电机上安装有动力轮;上部的一组滑块上还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牵引机,牵引机通过绳索与隔离屏相连接,下部的一组滑块上还安装有电磁铁,与电磁铁对应的隔离屏后面安装有强磁铁;隔离屏上部与滑块固定在一起,隔离屏下部通过电磁铁与强磁铁的吸合实现固定。只需将导轨固定在隧道的内壁上,驱动电机,整个隔离屏就快速地在隧道内扫过,实现100%的换气,大大提高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简单方便。但是该通风装置主要应用在隧道营运期,在隧道施工阶段无法应用,并且该通风形式通过设置不同的采风口实现隧道全程通风,通过阀门实现对局部位置快速通风。
另外一个申请号为201120577335的专利,涉及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该装置,由吸风口、蝶阀、吸风管、抽风机、隧道构成,吸风管径向安装在隧道顶部,抽风机安装在吸风管两端,吸风口开设在吸风管管壁上,蝶阀安装在吸风口相邻位置,吸风口每隔50米开设一个。该装置可以降低隧道噪音、减少电量消耗、提高通风效率,并在隧道冒顶堵塞、失火等灾情下仍能保持通风。该装置采用的通风原理是全断面驱赶污染空气的原理,在应用过程中,在装置整体向外滑行时,装置后面会存在负压,由此可知不能实现对污染空气烟尘的一次性清除,需反复操作,耗时较长,且会对洞内其他未污染区域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通风施工用充气式隔离装置,该装置可以对污染空气进行隔离置换,通过隔离污染空气集中排放到洞外,避免二次污染,可以解决当前隧道施工通风投入大、能耗大、耗时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通风施工用充气式隔离装置,包括进风管、排风管、隔离装置以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底部连接板和密封气囊,所述密封气囊为密封充气的U形结构,所述密封气囊一端设有气囊充气口,密封气囊的内边缘与双层隔离布连接,并且密封气囊和双层隔离布形成U形面,所述双层隔离布的下边缘穿过连接板两侧的长条形孔,并压实连接,双层隔离布的中部设有可以开合的预留通道,在预留通道的两侧设置了两个用于连接进出风管的预留孔。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预留通道为方形口,所述方形口的上边沿设有门帘,方形口的下边沿与底部连接板重合,方形口的左右边沿设有供门帘上下滑行的滑行槽道,门帘的两端卡于滑行槽道内,门帘的一侧设有控制门帘上下滑动的门帘拉绳。本发明中的预留通道是用于作业人员和出碴车辆通行,因此该预留通过采用门帘设计,并在两侧双层隔离布边缘设置滑行槽道,在隧道通风时,采用门帘拉索放下门帘,实现完全封堵有害烟尘,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入小。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密封气囊两端支撑于底部连接板的两端,密封气囊的端部连接有拉索,拉索与固定于底部连接板上的锁扣连接。由于密封气囊为U形,在充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向外的扩张力,存在纵向(前后)偏位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将U形密封气囊两端在底部连接板上进行限位,扣锁和拉索主要起到防止偏位和纠偏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62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 下一篇:延长天线下臂的EM-MWD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