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O2-Al2O3 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5447.7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8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葛少辉;孔静;张明慧;侯远东;兰玲;刘坤红;鞠雅娜;王书芹;吴平易;金辰;王鹏;朴佳锐;高卓然;胡亚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21/12;B01J2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o sub al 复合 载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过渡金属磷化物工业化加氢脱硫反应的SiO2-Al2O3复合载体。
背景技术
Ni2P尤其是SiO2负载的Ni2P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油品脱硫催化剂载体是大孔容的γ-Al2O3。如果Ni2P催化剂以γ-Al2O3为载体,那么在制备过程中Ni2P很容易与γ-Al2O3载体表面由于强烈的相互作用而生成AlPO4。这会导致活性组分的损失,甚至催化剂表面织构的破坏,使催化剂活性下降,限制了Ni2P催化剂在工业中的应用。通过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制备大孔容γ-Al2O3担载SiO2的纳米复合载体(SiO2-Al2O3),并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SiO2-Al2O3负载的Ni2P催化剂。SiO2-Al2O3复合载体将SiO2和γ-Al2O3两种载体的优势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Ni2P/SiO2的高脱硫活性,也可以利用在γ-Al2O3载体表面分散的SiO2减弱Ni2P与γ-Al2O3表面的强相互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机械性能和经济性较好的能够适用于油品的大孔容γ-Al2O3为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渡金属磷化物工业化加氢脱硫反应的SiO2-Al2O3复合载体制备方法。催化剂通过采用次磷酸镍低温热分解法制备负载型Ni2P,此类载体可以有效地防止P与Al结合生成AlPO4,既能够反映出SiO2的高活性,又能充分利用Al2O3的大比表面、机械强度高的性质,此类载体制备出的相同含量的Ni2P具有最高的对石油模型物DBT的加氢脱硫转化率。
具体步骤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S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拟薄水铝放入去离子水中,打浆3h,将正硅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记为A,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浓硝酸混合溶液记为B,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中生成溶胶,将制得的溶胶倒入拟薄水铝的打浆液中,快速搅拌一段时间,取出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中,自然晾干,放在烘箱中烘干,放在马弗炉中焙烧,得到复合载体SiO2-Al2O3;
所述的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浓硝酸摩尔比1:9:2:0.3;
所述的拟薄水铝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1:3-1:4;最优为1:3.5;
A溶液与B溶液中的无水乙醇使用量相同,均为制备相应SiO2负载量的所用正硅酸乙酯量的一半;
所制备复合载体中SiO2负载量为5-20%;优选10%;
溶液B的滴加速度在10-30ml/min;优选20ml/min。混合溶液与拟薄水铝打浆液混合搅拌时间在1.0h-3h之间;前体溶液的烘干温度为5-100℃;前体焙烧温度为250-500℃。
Al2O3载体优选工业用载体氧化铝;焙烧时间优选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5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销轴打磨的自动装夹机构
- 下一篇:一种环保耐火铝合金防水防鼠蚁电线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