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复配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2124.2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贾庆明;范文俊;母佳利;陕绍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C09K109/0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改良剂 配方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复配方法及应用,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世界上难以解决的土地退化问题,当前,全球盐碱土分布广、面积大,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滨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带,中国盐碱土总面积约2×108hm2,是当今世界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沿海地带,盐胁迫几乎影响植物所有的重要生命过程,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利用和开发我国上亿亩盐碱土壤,发展高科技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就成为国际上生物科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此各国科学家对盐碱土壤改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物理改良、化学改良、水利改良和生物改良等多种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主要通过降低土壤盐分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适宜植物生长,促进了植被恢复和作物产量的提高,但这些方案亦有缺陷和改善的空间;目前在中国广泛采用大水漫灌洗、排盐碱的方法,其缺点是对地下水位有较高要求,容易复发形成次生盐碱,并且对水的消耗量极大,此外,如果盐碱土壤板结情况严重,或遇到钠含量极高的黑碱时,则水洗很难见效。在盐碱土壤改良的化学方法中,通过向盐碱地施石膏,使石膏中的钙离子置换土壤胶体中的钠离子等阳性离子,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矿石研磨后的颗粒通常较粗,造成不能充分与土壤中成分发生反应,影响了改良效果,当其在重度盐碱土地上使用时,石膏的使用量往往要达到500公斤/亩以上,造成成本过高,难以被市场接受。
鉴于现有的土壤改良技术多是单一的化学改良,虽有一定效果,但会对土壤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费用高昂,酒糟作为酿酒业的副产物,量大而集中,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肥料,酒糟中含有的有机酸能够中和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从而降低土壤pH值,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废菌包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利用废菌包将酒糟发酵后可以作为使用的有机肥,磷石膏是湿法磷酸产生的工业废渣,每年产生3000~5000万吨的磷石膏废渣,将其制成土壤改良剂可以调节盐碱土壤pH,并且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尽管关于磷石膏或酒糟对碱性土环境中作物生长的影响已有研究,但是磷石膏配合酒糟调节土壤碱性的研究未见报道,对于我国诸多盐碱土壤而言,如何寻求一种优良的土壤改良剂,进而改善土壤质地、促进植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质量,是实现土壤的高效利用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复配方法,该方法既能充分发挥磷石膏改良盐碱土壤的优越性,同时又能克服其局限性,解决磷化工废物磷石膏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酒糟利用附加值低的问题,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将来自于磷肥厂、磷酸厂等化工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在60~80℃下干燥5~10h,干燥后粉碎至200~400目,得到预处理的磷石膏;
2、将废菌包和酒糟干燥至含水量为12%~18%后粉碎,将粉碎后的酒糟和废菌包混合均匀,自然发酵,控制堆积高度为0.7~1.5m,含水量为50%~70%,发酵时间为10~30天,每3~5天翻堆一次,堆料时要求堆料疏松,以利于通气,且利于堆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覆盖薄膜,以利于保温,减少水分蒸发;
3、将预处理的磷石膏和发酵后的酒糟废菌包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至35%~45%,室温下堆置4~8天进行二次共发酵,然后将混合物干燥至含水量达20~30%,即得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磷石膏和酒糟的土壤改良剂的复配方法中,磷石膏、酒糟和废菌包的重量比为100:10:0.5~100:50:5。
本发明所述的酒糟是指以米、麦、高粱等为原料通过常规方法酿酒后剩余的残渣。
本发明所述的废菌包是指来自食用菌生产单位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各种食用菌所产生的废弃的菌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在改善盐碱土壤和滩涂土壤中的应用。
与现有的土壤改良剂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2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