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1981.0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范德松;宣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5/0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可变 发射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过渡层及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组成;所述过渡层为NiCrAl或NiCrAlY涂层,厚度为50~100微米;所述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为La0.7Ca0.3-xSrxMnO3涂层,厚度为70~300微米,La0.7Ca0.3-xSrxMnO3涂层中x取值为0.1≤x≤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La0.7Ca0.3-xSrxMnO3涂层是将La0.7Ca0.3-xSrxMnO3块体材料研磨成La0.7Ca0.3-xSrxMnO3超细粉体,向其中添加塑化剂进行分散,混合、干燥后制得,其中所述塑化剂为3-8wt%的聚乙烯醇溶液或乙基纤维素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剂含量不大于所述La0.7Ca0.3-xSrxMnO3超细粉体质量的10%。
4.一种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基底材料进行表面清洗、粗化、预热后,喷涂过渡层;
步骤二,将La0.7Ca0.3-xSrxMnO3块体材料研磨成La0.7Ca0.3-xSrxMnO3超细粉体,向其中添加塑化剂,均匀混合后于80-100℃干燥得到粉末粒料;
步骤三,粉末粒料加热到80-150℃,通过热喷涂方法将其喷涂到步骤一所述过渡层上,制备得到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基底材料为不锈钢、镍基合金或氧化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过渡层为NiCrAl或NiCrAlY,厚度为50~1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La0.7Ca0.3-xSrxMnO3中x取值为0.1≤x≤0.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塑化剂为3-8wt%的聚乙烯醇溶液或乙基纤维素溶液,所述塑化剂含量不大于所述超细粉体质量的1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粉末粒料的平均粒径在10-30微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厚度为70~3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9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LED灯
- 下一篇:钛酸钡-镍锌铁氧体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