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61747.8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马彦琴;王勇;周英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地址: | 221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溶血 磷脂 胆碱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卵磷脂为原料制备高纯度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
背景技术
溶血磷脂酰胆碱是卵磷脂的代谢产物,亦称溶血卵磷脂,在食品工业及化妆品工业中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及乳化剂使用,高纯度的溶血磷脂酰胆碱在药学上可以作为药物中间体用,是一类安全无毒的药物载体。例如在专利CN100536851中作为丙戊酸的载体,其结合物可以作为一类优良的抗癫痫药物使用,其制备通常利用磷脂酶A2促进磷脂酰胆碱的水解来生产溶血磷脂酰胆碱。
早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已经知道磷脂酰胆碱可以借助酶促水解转化成溶血磷脂酰胆碱。1935年Hughes用实验证明卵磷脂转化成溶血卵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单分子膜水解与诸如pH值、温度和卵磷脂分子的表面浓度等因素有关。Hanahan证明在鸡蛋卵磷脂与磷脂酶A2之间的醚溶性络合物导致释放不饱和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1963年,Dawson也发现了磷脂酶A2将磷脂酰胆碱水解成溶血磷脂酰胆碱和脂肪酸分子,并确定酶的活性与钙离子存在与否有关,并且添加丁醇将激发磷脂酶的活性。英国专利GB1215868介绍了进一步改进方案,即在有脂肪(油)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有磷脂酶A2参与的磷脂的水解反应。中国专利 CN1210560通过加入单酸甘油酯以期改进水解效果,但是由于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致使反应物中副产物仍然很多,并且单酸甘油酯加入量非常大,是磷脂酰胆碱的5倍量),成本很高。
现有技术揭示的磷脂酰胆碱水解方法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如产品纯度低,磷脂酰胆碱原始物质的转化效率不超60-70%,甘油磷酰胆碱和未水解的磷脂酰胆碱等副产物高,特别是高浓度(浓度为30-40%)的磷脂酰胆碱水解时,由于浓度高,反应物粘稠,需要长达96小时的反应时间,转化为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效率更低,副产物的产生比例更高,为了得到高纯度的终产物需要多次纯化去除副产物,从而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
由于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所以需要提出更有效的将磷脂酰胆碱转化成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以得到高纯度的可药用的溶血磷脂酰胆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钙离子溶液中,先加入磷脂酰胆碱与胆酸盐搅拌后,再加入磷脂酶A2保温进行水解反应得到溶血磷脂酰胆碱。
上述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中,所述水解反应得到的反应混合物通过丙酮沉淀将溶血磷脂酰胆碱分离出。
上述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中,所述的胆酸盐选自胆酸钠、脱氧胆酸钠、牛黄胆酸钠、牛黄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胆酸钠。所述的钙离子溶液为CaCl2水溶液。所述CaCl2水溶液的浓度为0.1~0.4mol/L,优选0.1~0.2 mol/L。所述的胆酸盐与磷脂酰胆碱的摩尔比为0.05~1:1,优选0.1~0.3:1。
上述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中,所述磷脂酶A2加入前反应体系的起始pH值7~9,优选7~8。再加入磷脂酶A2保持一定温度进行水解反应,磷脂酶A2的使用量通常为100g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加入1~2ml酶液(Lecitase 10L, 10580IU/ml, Novo Nordisk, Denmark)。加完磷脂酶A2后将反应混合物升温至40~80℃的温度,优选大约50~60℃,并将混合物再搅拌一定时间进行水解反应,如3~6h,优选4~5h,然后使用丙酮沉淀分离溶血磷脂酰胆碱。
上述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中,所述保温的温度为40~80℃,温度优选50~60℃。所述水解反应的时间为3~6h,优选4~5h。
本发明所述的室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25±5℃。本发明所涉及的原料除特别说明外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