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核珍珠小片处理液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1307.2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军;冯旭俊;李弦弦;刘小锋;孔谦;何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足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牛山;陈少凌 |
地址: | 3118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珍珠 小片 处理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珍珠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核珍珠小片处理液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2004年第4期《内陆水产》载文《淡水有核珍珠插植方法》中(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介绍人们在探索珍珠的形成机制时,发现珍珠的核心部分是砂砾等异物,因此便有“异物刺激成珠”之说。13世纪左右,人们发现贝类的外套膜分泌珍珠,因此,人们利用贝类外套膜分泌珍珠的机制并采用手术方法模仿自然异物刺激培育出有核珍珠。现在利用贝类外套膜分泌珍珠的机制结合异物刺激的手术方法已成为有核珍珠产业的传统生产方法。
目前,珍珠的培育方法分两种,一种是培育无核珍珠,另一种是培育有核珍珠。培育淡水无核珍珠的主要缺陷是养殖周期长、产出的大规格优质珍珠比例低,培育有核珍珠可以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所培育珍珠的规格。但目前有核珍珠培育方法存在较多问题。
随着淡水育珠的蓬勃发展,淡水育珠技术逐渐成熟。不论是淡水无核珍珠或有核珍珠,都需要进行插入小片,使其增殖,继而成长为珍珠囊才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因而小片与插片贝的结合能力,小片细胞的增殖能力等都对珍珠的形成与成长有很大影响。然而,国内公开的专利或技术均采用消炎药物、贴附促进剂,还有一些营养素等组合来进行简单的处理,导致育珠蚌的排核率较高,小片贴附力不够,小片生长缓慢。
为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量,日本较早开展了术前处理,小片处理等育珠技术的研究,国内广大科研人员对育珠技术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育珠贝术前处理技术方便着重进行了马氏珠母贝手术贝生理状态的调整,主要通过控制水流量、饵料等抑制或促进贝的生殖腺发育;对术后修养方式也进行了大量的常识;在细胞下片处理方面,公开文献也报道了一些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围绕提高细胞的活力和分泌机能,利用各类溶液处理小片进行研究,一般用抗生素配置的药液浸泡珠核以抗感染或用红外、紫外照射的活化处理方法,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48947.1,公开了一种珠核药物处理的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用高纯度的明胶、盐酸四环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维生素C,以质量比计各组分;加除菌海水至1000毫升,置50℃水浴中搅拌,过夜溶解;在50~60℃恒温箱内将珠核加热至50~60℃,取出珠核,用喷漆器装上所述溶液,喷涂珠核表面,同时不断翻动,以使喷涂药物层均匀、光滑和干燥;真空包装,运至珍珠养殖场,常规插核技术插入育珠贝,进行术后休养和吊养。
目前一些文献利用各类溶液处理小片,用抗生素配置的药液浸泡珠核,进而抗感染,虽然能够有效促进外套膜小片细胞的分裂,加快珍珠囊的形成,抑制手术细胞感染,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优珠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在插核手术过程中如何促进上皮细胞分裂,增强细胞小片活力和分泌机能、促进伤口愈合等关键技术还是存有欠缺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核珍珠小片处理液及其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核珍珠小片处理液,所述处理液包括如下质量体积百分浓度的各组分:
酸性红 1~5%;
软骨素 0.01~5%;
甲磺灭脓 0.1~5%;
牛磺酸 0.1~5%;
氯化钠 0.75%;
蚌肉多糖 0.1~5%;
玻连蛋白 0.05~3%;
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处理液包括如下质量体积百分浓度的各组分:
酸性红 4%;
软骨素 0.1%;
甲磺灭脓 0.3%;
牛磺酸 0.75%;
氯化钠 0.75%;
蚌肉多糖 0.5%;
玻连蛋白 0.1%;
余量为水。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涉及前述的有核珍珠小片处理液在珍珠养殖中的用途。
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在淡水育珠蚌插片步骤中,将插蚌用小片在所述有核珍珠小片处理液中浸泡;之后植入蚌内,再在蚌内植入小片的位置插入珠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足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千足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