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液压扇形段上下框架间隙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61079.9 | 申请日: | 2013-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华;徐国栋;任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扇形 上下 框架 间隙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铸液压扇形段上下框架间隙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连铸机为实现轻压下技术,扇形段辊缝采用液压控制方式,扇形段的上下框架由4个带有升降油缸的立柱连接,而立柱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活动的球面轴承,扇形段上下框架前后和左右之间的对中(即上下辊系的对中)靠分别设置于扇形段上下框架的导向组成,为考虑调零、轻压下实施等扇形段升降过程的需求,这些导向间隙的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就比较模糊,扇形段安装上线后因上框架自重量和各种间隙的原因,形成了严重的辊缝的锯齿状缺陷。
扇形段的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保护升降油缸在浇注过程或异常处理过程中不受径向力的影响而损坏,但锯齿状辊缝的缺陷,使铸机辊缝的冷态管理非常困难,辊缝精度控制相对较差且不稳定,浇注过程中扇形段和辊子的局部受力现象严重,对铸坯质量和扇形段使用寿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世界连铸工艺的发展,许多连铸机都采用了液压扇形段的形式,各种设计的液压扇形段均采用了一定的技术来控制这种锯齿状辊缝的发生,包括奥钢联的Smart扇形段使用了柔性连杆结构,西马克的Syberlink扇形段的强大侧导向结构和达涅利扇形段的三铰接结构的等等。这些扇形段控制锯齿状辊缝的方式各不相同,所达到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而扇形段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情况也因此各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液压扇形段上下框架间隙控制方法,使扇形段上下框架在辊系对齐的前提条件下达到即不影响升降操作和轻压下功能实施同时又能消除齿状辊缝缺陷,提高辊缝精度控制水平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铸液压扇形段上下框架间隙控制方法,所述液压扇形段上框架前后侧对应下框架的前后侧侧面设导向安装板及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于其上的导向块;将扇形段上下框架离线并放置于标准维修台上,该标准维修台两侧设维修框架,其中对应扇形段入口侧的维修框架上部设可顶升上框架用的千斤顶;开启千斤顶,将上框架逐步向扇形段出口方向顶升,当扇形段上框架的上辊系与下框架的下辊系中心对齐时,停止千斤顶顶升,同时测量上框架导向安装板上的导向块与下框架导向板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值;然后进行扇形段解体,将上框架吊离;拧松固定上框架导向安装板上的导向块固定螺栓,根据间隙值作为厚度值选用调整垫片,并将调整垫片插入导向块与上框架导向安装板之间,然后拧紧固定螺栓,最后使扇形段合拢。
进一步,对应扇形段出口侧的上框架外侧的导向安装板上部设置上框架测量基准块;对应扇形段出口侧的下框架外侧的导向板外设置测量基座,且,测量基座外侧面竖向设测量尺;基于连铸液压扇形段正常安装后测量尺与上框架测量基准块之间为一个定值;开启千斤顶,将上框架逐步向扇形段出口方向顶升,同时测量测量尺与上框架测量基准块之间的间距,当该间距等于所述定值时,停止千斤顶顶升。
又,对应扇形段出口侧的所述液压扇形段上框架导向安装板上的导向块截面设计成半圆形柱体。
另外,所述的导向块上开设有给脂孔及与之连通、位于表面的给脂槽。
所述的调整垫片上对应所述导向块给脂孔开设有油脂孔,调整垫片上两侧对应所述导向块固定螺栓开设有插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造成铸流锯齿状辊缝的缺陷主要是扇形段上下框架连接的方式和前后导向间隙的控制;连接方式很难改变,即使使用如奥钢联的柔性连杆,也会造成异常径向受力下连杆的塑性变形和油缸的损坏等后遗症。而导向间隙控制难度较大,当出口间隙较大时,扇形段安装到铸机上后,其下框架与铸机的基础框架固定,而因为安装角度问题造成的上框架自重力和浇注过程的拉坯阻总是使上框架向浇注方向倾斜,引起上下辊系的错位和锯齿状辊缝缺陷。
因此,本发明对具有锯齿状辊缝缺陷特征的液压扇形段的辊缝控制精度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离线检修过程中模拟在线受力倾向,并通过测量、调整来保证扇形段安装到铸机上后上下辊系的对齐和因此造成的锯齿状缺陷,对铸流非浇注状态下的辊缝精度管理和浇注过程中异常受力时的设备保护有利,同时,严重的锯齿状辊缝的消除,也有利于减轻浇注过程中扇形段受力的不均匀造成的辊子、轴承的损伤以及板坯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内裂等质量缺陷,从而提高了扇形段的使用寿命,保证铸坯质量,提高铸机作业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在线或浇注状态下扇形段上下框架的示意图。
图2为离线维修状态下扇形段上下框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滑触导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数据统计及上传功能的口腔给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