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显示模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60975.3 | 申请日: | 2013-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鸿;薛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显示 模组 玻璃 面板 变形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可防止显示模组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模组通常采用天侧,地侧,左侧,右侧共四个边固定玻璃面板,应用于大尺寸面板时,如32inch以上。参照图2所示,由于玻璃面板通过其上下左右四端固定,玻璃面板容易发生弯曲形变,且没有可伸缩调整的空间,致使排列玻璃面板20’和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22’之间对位发生偏移,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22’的色阻221’和排列玻璃面板20’的侧金属走线201’对位偏移,从而导致像素露光,宏观表现为串扰严重,对比度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尺寸面板上的防止显示模组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显示模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用于收纳并固定导光板和玻璃面板,所述玻璃面板包括相互贴合的排列玻璃面板和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排列玻璃面板中设有金属走线层,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中设有色阻层,由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组成,所述导光板、排列玻璃面板和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的上端收纳于上固定端中,下端收纳于下固定端中,使得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中的色阻层和排列玻璃面板中的金属走线层相互平行对位。
优选地,所述下固定端包括第一下固定端和第二下固定端,第一下固定端放置于第二下固定端之上,所述导光板的下端收纳于第一下固定端中,所述玻璃面板的下端收纳于第一下固定端和第二下固定端之间的间隔带之中。所述第二下固定端由至少两侧臂和底臂环绕而成,所述第二下固定端的侧臂的内侧面与玻璃面板的侧面相对,所述底臂的内底面与玻璃面板的底面相对。
优选地,所述玻璃面板的底面与第二下固定槽的底臂的内底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玻璃面板的侧面与第二下固定槽的侧臂的内侧面之间设有间隙。通过玻璃面板和第二下固定槽之间的间隙来实现玻璃面板的自动微调。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1~10.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玻璃面板采用单侧固定,在上固定端中,所述导光板和玻璃面板的排列玻璃面板之间通过胶粘层相互贴合。所述胶粘层的长度为等于或者小于玻璃面板的宽度。通过单侧固定,使得玻璃面板的另一自由端可自由地在间隙范围内伸缩,避免其发生弯曲变形,使其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迅速恢复。
在本发明中,所述上固定端中开设有第一收容槽,第一下固定端中开设有第二收容槽,第二下固定端开设有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深度为2.0mm~20mm,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深度为2.0mm~15mm,所述第三收容槽的深度为2.0mm~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防止显示模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将原有的四点固定方式,改为现在的两端定位方式,仅在导光板和玻璃面板的上下两端将其嵌套固定,解决了多点固定方式所产生的挤压变形的问题,采用两端嵌套一侧固定的方式,将玻璃面板悬空于上固定端和第二下固定端之间,并通过与第二下固定端内侧面和底面之间的间隙,使得当发生变形时,玻璃面板可凭借自身重力适当微调并迅速恢复,避免了因玻璃面板发生变形而导致玻璃面板中的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的色阻和排列玻璃面板的侧金属走线对位偏移而引起的像素漏光等异常现象发生,可解决大尺寸的液晶面板装配固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止显示模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现有玻璃面板的排列玻璃面板和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的对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防止显示模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的排列玻璃面板和彩色滤光片玻璃面板的对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为了保证液晶显示模组的导光板和玻璃面板相互对齐,且防止玻璃面板发生变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显示模组玻璃面板变形的固定装置,其用于收纳并固定导光板1和玻璃面板2,所述固定装置由上固定端10和下固定端12组成,通过上固定端10和下固定端12将导光板1和玻璃面板2的两端,其中,所述导光板1和玻璃面板2的上端收纳于上固定端10中,下端收纳于下固定端1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