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系统间消息的准实时双向同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0363.4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施霖;李跃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消息 实时 双向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系统集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构系统间消息的准实时双向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普及,企业各部门纷纷搭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建设的过程,从国际上信息化建设启动比较早的国家的经验来看,信息化建设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个企业里存在着很多个运行于不同的平台,采用不同的数据库,使用不同的开发技术和开发语言进行开发的异构系统,形成了信息孤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整合多个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多个异构系统的应用、实现数据的共享、消除系统间数据的不一致性的需求日渐强烈。
在集成和整合异构系统间的应用和数据时,消息状态数据的双向同步是一种经常碰到且非常重要的需求。例如,在协同办公系统(OA)和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IM)的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中,邮件的未阅和已阅状态、流程的未处理和已处理状态、寻呼消息的未阅和已阅状态等数据的及时的双向同步是一项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寻呼消息为例,寻呼消息是OA系统中的一种常用的即时通讯消息,有未阅和已阅两种状态,在进行OA系统和IM系统的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时,企业希望员工在登陆IM系统时,能够实现:
查询到OA系统中的所有未阅的寻呼消息;
在OA系统中新发的未阅寻呼能够及时同步到IM系统中,在IM系统中新发的未阅寻呼也能够及时同步到OA系统中,即实现寻呼消息的双向同步;
在OA系统中已阅的寻呼消息能够及时同步到IM系统中,在IM中已阅的寻呼消息也能够及时同步到OA系统中,即实现寻呼消息状态的双向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构系统间消息的准实时双向同步方法,使得消息和消息状态能够在异构系统间准实时(同步时间一般小于10秒)双向同步,且系统现有的技术架构、业务处理流程和逻辑、数据库表结构等无需变动,只需增加少量的接口、表和触发器,开发工作量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异构系统间消息的准实时双向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源系统中创建第一未阅信息表、第一数据接口模块,在目标系统中创建第二未阅信息表和未阅临时信息表,在服务器上创建调度器,所述调度器上设置有第一数据接口模块每次启动的间隔时间;
步骤2、将所述源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关联;
步骤3、所述调度器定时启动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模块检测所述第二未阅信息表中的新增未阅信息并同步第二未阅信息表中的新增未阅信息到所述第一未阅信息表中;
步骤4、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模块同步所述第一未阅信息表中的新增的未阅信息到所述未阅临时信息表中,遍历所述目标系统,在所述未阅临时信息表中删除在目标系统中已被处理过的所述第一未阅信息表中的新增的未阅信息,将所述未阅临时信息表中的内容全部插入到所述第二未阅信息表中,清空所述未阅临时信息表。
优选的是,所述异构系统间消息的准实时双向同步方法,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源系统上创建触发器和第一已阅信息表,当所述源系统中出现新增已阅信息,所述触发器将源系统中出现的新增已阅信息插入到所述第一已阅信息表中。
优选的是,所述异构系统间消息的准实时双向同步方法,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目标系统中创建第二已阅信息表、已阅临时信息表和数据检测接口,所述调度器上设置有数据检测接口每次启动的间隔时间;
所述调度器同时启动所述数据检测接口和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模块,所述数据检测接口检测所述第二已阅信息表中出现新增的已阅信息,所述数据检测接口调取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模块,同步所述第二已阅信息表中新增已阅信息到所述第一已阅信息表中,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模块检测并同步第二未阅信息表中的新增未阅信息到所述第一未阅信息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