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0003.4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4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徐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科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0 | 分类号: | H01B1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包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线是电机、电器、加点及电子信息、通讯等行业配套的基础材料行业,电磁线主要以漆包线为主,漆包线在加工时背后容易产生针孔、出现窄边、且涂覆不均匀、弯折时易开裂。目前,薄膜包线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漆包线作为电磁线使用,但现有的薄膜包线存在如下缺陷:不能完全均匀地烧结熔敷于导体上、容易造成开裂、附着性差、绝缘性能差,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让绕包完全均匀地烧结熔敷在铜扁线上,提高聚酰亚胺的附着性,避免线圈在绕制线圈时的开裂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薄膜导线的绝缘性和稳定性。
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包括:
放线机构,用于释放铜扁线给绕包机构;
绕包机构,用于将收卷好的薄膜绕在铜扁线上形成绕包线;
烧结机构,包括由线圈形成的电磁加热通道以及给线圈供能的电源,用于使通过电磁加热通道的绕包线上的薄膜烧结在铜扁线上形成薄膜包线;
牵引机构,牵引绕包线通过电磁加热通道;
收线机构,用于收卷薄膜包线。
优选地,所述薄膜采用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优选地,线圈螺旋形排布。
优选地,还包括:
若干温度传感机构,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检测薄膜包线的即时温度,并将所述即时温度传输给控制机构;
控制机构,连接电源并控制电源的即时输出电压,
当所述即时温度小于温度阀值时,控制所述即时电压升高;
当所述即时温度等于温度阀值时,控制所述即时电压保持不变;
当所述即时温度大于温度阀值时,控制所述即时电压降低。
优选地,所述温度阀值为350~380℃。
优选地,牵引机构牵引薄膜包线在电磁加热通道内以6~8m/min的速率通过。
优选地,电源为高频电源。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薄膜包线薄膜烧结设备,与现有技术先比,本发明让绕包完全均匀地烧结熔敷在铜扁线上,提高聚酰亚胺的附着性,避免线圈在绕制线圈时的开裂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薄膜导线的绝缘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薄膜包线生产设备,包括放线机构4,绕包机构5,烧结机构1,牵引机构6,收线机构8,若干温度传感机构7,控制机构10,其中:
放线机构4用于释放铜扁线12给绕包机构5;绕包机构5用于将收卷好的薄膜11绕在铜扁线12上形成绕包线1,薄膜11采用聚酰亚胺材料制成;烧结机构1包括由线圈3形成的电磁加热通道13以及给线圈3供能的电源9,优选地,电源9为高频电源,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使通过电磁加热通道13的绕包线1上的薄膜11烧结在铜扁线12上形成薄膜包线2,其中,线圈3螺旋形排布;牵引机构6用于牵引绕包线1通过电磁加热通道13优选地,牵引机构6牵引薄膜包线2在电磁加热通道13内以6~8m/min的速率通过。收线机构8用于收卷薄膜包线2。若干温度传感机构7连接控制机构10,用于检测薄膜包线2的即时温度,并将即时温度传输给控制机构10,控制机构10连接电源9并控制电源9的即时输出电压。
当即时温度小于温度阀值时,控制即时电压升高,该温度阀值为最有利于薄膜11烧结到铜扁线12上的温度,使得当即时温度过低时,通过提高即时电压,使绕包线1上的即时温度上升,从而更加接近温度阀值,更有利于薄膜11烧结到铜扁线12上,优选地,温度阀值为350~380℃。
当即时温度等于温度阀值时,控制即时电压保持不变,从而使即时温度保持在温度阀值,从而最有利于薄膜11烧结到铜扁线12上。
当即时温度大于温度阀值时,控制即时电压降低,使得当即时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即时电压下降,从而使得绕包线1上的即时温度下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科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科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整流变压器的线圈接线结构
- 下一篇:防潮防腐蚀同轴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