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绕线机的嵌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9692.7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伟;杨阳;陈杨洋;傅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线机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线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绕线机的嵌线装置。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电机、复合材料等领域重要的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
目前,绕线工艺有两种。其一是直接绕线法,采用某种机械将单股漆包线或纤维材料直接绕在线圈骨架上,典型的绕线设备如飞叉式绕线机;其二是间接绕线法,先将漆包线或纤维材料绕成匝数符合要求的线圈,然后用嵌线机将绕组嵌入线槽中。
这两种工艺已经普遍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但要求同时满足:单股漆包线绕组、大槽口、单股线、跨槽数多四个条件。随着技术的发展,有时为追求电机产品性能有可能给生产工艺带来难题,如电动自行车电机,这种电机的每一个磁靴上都绕有一个线圈,每匝线圈又由多股漆包线绕制,槽口尺寸很小,仅2毫米左右,由于多股线所占空间尺寸较大,加之绕制时会产生“扭麻花”问题,导致无法使用直接绕线法。而绕圈又紧紧地绕在磁靴上,也就不能采用间接绕线法。由于还没有能满足这类电机绕组装配的机械化设备,目前只能人工绕线,不仅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易造成工人的指关节劳损,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质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绕线机的嵌线装置,有效地解决绕圈绕制过程中断线、绞线、及线相互重叠等问题,而且能实现线在线槽内均匀排列,可以有效地利用齿槽空间,提高槽满率。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绕线机的嵌线装置,该嵌线装置包括支架和两个嵌线单元,两个嵌线单元连接在支架上,每个嵌线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步进电机、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嵌线头,第一直线步进电机和第二直线步进电机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第一直线步进电机的转子内腔壁面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杆的上部设有与第一直线步进电机转子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一螺杆的外螺纹和第一直线步进电机转子的内螺纹相配合;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转子内腔壁面设有内螺纹,第二螺杆的上部设有与第二直线步进电机转子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二螺杆的外螺纹和第二直线步进电机转子的内螺纹相配合;嵌线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螺杆的下部,嵌线头的另一端呈U形,且嵌线头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杆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嵌线头呈U形的一端中,上部为第一U形槽,下部为第二U形槽;第一U形槽的垂直投影落入第二U形槽内,第一U形槽的垂直投影和第二U形槽的槽壁之间形成嵌线空隙。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U形槽的下部设有倒角。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嵌线装置实现了整匝线圈的绕制,解决了多股线绕制的技术难题。本发明中的嵌线头呈U形的一端有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两个U形槽的槽壁之间形成嵌线空隙,第二U形槽下部还设有倒角,多股漆包线由于某种原因产生蓬松、叠加等缺陷时仍然能平缓地脱离模柱进入磁槽。
2.由于采用步进电机实现了嵌线位置的可控性,相比于人工嵌线,可使绕制的线圈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线槽内,有利于提高线圈绕制的质量。直线步进电机带动模柱运动,由于模柱的位置升高而导致漆包线脱模位置的升高,在下一个循环中完成绕制的半匝线圈也会略高。这样就能使漆包线在线槽中沿槽高方向均匀排列。
3.拆卸方便,具有柔性化生产线的特点。本发明中的嵌线装置中的螺杆、嵌线头都是可更换的元件。螺杆可由步进电机直接旋出,嵌线头可直接拆下,而不用拆卸更多其它元部件,因此更换非常方便。本发明不仅便于作为易损件,在长期使用后有磨损的情况下更换,更重要的优点是线圈骨架型号变化时,只需更换少许元件,就能适应生产需求,成本很低,具有柔性化生产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嵌线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嵌线头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第一螺杆与嵌线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第二螺杆与嵌线头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工作初始图。
图7是图6中的A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漆包线开始进入第二U形槽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B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绕制半匝漆包线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C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在磁槽上绕制半匝漆包线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9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