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光伏控制一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9303.0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M3/15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控制 一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伏控制一体系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各个角落的太阳能,具有投资小、清洁环保及发电方式灵活等优点,为电网系统提供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太阳能固有的波动大,功率不连续等缺点,对电网调度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严重制约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光伏控制一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光伏控制一体系统主要有MPPT、储能及逆变环节构成,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波动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同时提高了本地发电本地应用的比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有了储能单元,保障了供电可靠性,提升电网质量。
光伏控制一体系统比原有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多一块DC/DC充放电储能单元,通常的光伏控制一体系统一般继承了原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MPPT技术——Boost升压电路,这种技术的BUS电压变化范围比较大,电池的固有特性导致了电池端的电压波动范围也比较大,这就增加了DC/DC的设计难度,降低了DC/DC的转换效率。目前的主要做法有三种:减少MPPT电压范围、提升BUS电压、DC/DC多级转换。减小MPPT电压范围限制了系统应用范围,提升BUS电压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转换效率,DC/DC多级转换增加了系统复杂度,这三种技术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出MPPT采用升降压技术实现,保障BUS稳定在某一电压值,降低DC/DC设计难度,提高DC/DC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新型光伏控制一体系统,主要由MPPT、DC/DC充放电储能单元及逆变环节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MPPT采用升降压电路实现。
所述升降压电路为Buck-boost电路。
所述升降压电路为Cuk电路。
所述升降压电路为Buck/Boost串联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在光伏控制一体系统中MPPT采用升降压技术来实现,有效控制了BUS电压稳定在某一电压值或范围,降低了DC/DC设计难度,提升了DC/DC、DC/AC的转换效率,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转换效率,扩展了系统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伏控制一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Buck-boost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Cuk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Buck/Boost串联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新型光伏控制一体系统,其主要由MPPT、储能及逆变环节构成,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波动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同时提高了本地发电本地应用的比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有了储能单元,保障了供电可靠性,提升电网质量。
实施例一 :
如图1所示,MPPT的升降压技术采用Buck-boost电路实现,输出电压Vo和输入电压Vin的关系式是: ,其中D代表开关管Q的占空比。当D大于0.5时,输出电压幅值大于输入电压幅值,属于升压模式;当D小于0.5时,输出电压幅值小于输入电压幅值,属于降压模式,所以该电路可以实现升降压功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MPPT的升降压技术采用Cuk电路实现,输出电压Vo和输入电压Vin的关系式同样是:,其中D代表开关管Q的占空比。当D大于0.5时,输出电压幅值大于输入电压幅值,属于升压模式;当D小于0.5时,输出电压幅值小于输入电压幅值,属于降压模式,所以该电路可以实现升降压功能。Cuk电路输入侧电流及输出侧电流都是连续的,且脉动很小,有利于对输入、输出进行滤波。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MPPT的升降压技术采用Buck/Boost串联电路实现,当Q1处于PWM开关状态,Q2一直不导通时,输出电压Vo和输入电压Vin的关系式是:,其中D代表开关管Q1的占空比,电路工作在Buck电路,属于降压模式;当Q2处于PWM开关状态,Q1一直导通时,输出电压Vo和输入电压Vin的关系式是:,其中D代表开关管Q2的占空比,电路工作在Boost电路,属于升压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9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