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差异化电加热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974.5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路广娥;何牛仔;张秀生;张学军;刘洪柯;张玉森;孙超;乔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E21B3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异化 加热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电加热电缆,具体地说是分段差异化电加热电缆,适用于特、超稠油油藏实施电加热井筒降粘油井举升。
背景技术
空心杆电加热技术是目前特、超稠油区块常用的举升技术。其技术原理主要是利用内集肤效应使原油在井筒内得到加热,将原油从储层举升到地面,从而达到稠油开采的目的。空心杆采油装置主要由电加热控制柜、空心抽油杆、加热电缆三部分组成,其中加热电缆是实现加热的主要原件。
现有电加热电缆采用一体化铜芯电缆,实现整个井筒均匀加热。对于被加热油井,由于热量在不同深度的散失不同,造成井筒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井口温度较高,泵入口处温度较低,尤其对原油粘度较高的油井,这种加热方式降粘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解决原油入泵难的问题。
如何进行电加热技术优化改进,将井筒均匀加热改变为差异化加热,在耗电量不增的条件下提高泵筒附近发热功率,解决原油入泵困难问题,是提高电加热油井生产效果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段差异化电加热电缆,在井筒不同部位进行分段加热,在耗电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井筒附近加热功率,改善井筒降粘效果,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解决超稠油区块油井原油入泵难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采用分段差异化电加热电缆,包括原油举升过程中井筒内环空泵的上下方分别设置的泵上电缆和泵下电缆,所述泵下电缆每米发热功率大于泵上电缆每米发热功率,形成上下分段差异化加热。
所述泵下电缆发热功率为泵上电缆每米功率的至少三倍。
所述泵上电缆包括电缆外壳和电缆芯,该电缆芯为铜材质。
所述泵下电缆包括电缆外壳和电缆芯,该电缆芯为镍鉻合金材质。
所述泵下电缆的耐温性能高达300 ℃。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改变泵筒附近电缆的材质,对泵下电缆优选发热功率高的镍鉻合金代替铜,每米发热功率是原电缆的3倍,耐温可由205℃提高到300 ℃,能够实现泵下集中加热,提高泵下加热效果。
由井筒均匀加热变为井筒差异化加热,按照原油举升过程对温度要求,通过对井筒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质加热电缆,可以实现分段加热,在耗电量不增的情况下,提高电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段差异化电加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上电缆;2、环空泵;3、泵下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参照附图1,分段差异化电加热电缆,包括原油举升过程中井筒内环空泵2的上下方分别设置的泵上电缆1和泵下电缆3。所述泵下电缆每米发热功率大于泵上电缆每米发热功率,形成上下分段差异化加热。
改变泵下附近100米电加热电缆的材质,用发热功率高、耐温性好的镍鉻合金替代铜芯,改变常规电加热电缆井筒均匀加热方式,实现井筒差异化化加热,提高加热效果。镍鉻合金每米发热功率是铜芯的3倍,耐温可达到300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