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连接器组装体及该连接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055.8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9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清冈敬;东城胜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装 使用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连接器组装体及该连接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线缆。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连接器,如日本特开2011-222273号公报(以下,记载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知有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与在FPC或FFC等的线缆上形成的多个导体分别接触的多个触头;收容这多个触头的壳体;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壳体上的杆。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设有用于进行插入到壳体中的线缆的止脱的锁定机构。具体而言,在线缆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锁定孔,另一方面,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两端设置具有与该锁定孔卡合的锁定突起的保持端子,并将锁定突起插入到锁定孔内,由此来进行线缆的止脱。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两端与触头不同而另行设置保持端子,因此成本相应增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并同时抑制线缆从连接器的脱落的连接器、连接器组装体及该连接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线缆。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备:供线缆插入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且具有有效嵌合长度短的接触部的第一触头;收容于所述壳体,且具有有效嵌合长度长的接触部的第二触头,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两端,在所述线缆上设有卡止部,与在两端配置的所述第一触头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相邻配置的第二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长的接触部卡止于所述卡止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及所述第二触头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缆上形成的导体上设有台阶部,在两端配置的所述第一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短的接触部卡止于所述台阶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为贯通孔或切口。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缆表面上制图形成所述导体,通过将制图形成的导体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所述台阶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的壳体中插入形成有所述卡止部的所述线缆。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组装体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及线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保护构件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一触头的配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二触头的配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触头与线缆的卡止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触头与线缆的卡止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触头与导体的卡止状态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以下,以线缆插入脱离方向为前后方向X、以壳体的长度方向(触头的并列设置方向:与线缆插入脱离方向及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Y、以壳体的厚度方向(插入的线缆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Z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入线缆时将线缆移动的方向规定为前方,在使线缆脱离时将线缆移动的方向规定为后方,并以安装于壳体的杆位于上部的方式配置连接器后的状态下的上方为上方来规定上下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包含同样的构成要素。因此,以下,对上述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0具备供具有FPC或FFC等的表面及背面的片状的线缆20插入的绝缘性的壳体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