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蚂蚁巢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7946.1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慧旗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蚂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蚂蚁巢,特别是一种可以自由调控蚁巢空间大小、让蚂蚁自主的向指定位置堆放垃圾的人工蚂蚁巢。
背景技术
根据长期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得出的结论是:
1、蚂蚁有清理所居住巢室内废弃物的天性。如果有空余的巢室空间,蚂蚁是会把它们的废弃物堆积在巢室内部的。
2、在蚂蚁经常经过的通道内,蚂蚁是不会堆积废弃物的。
3、蚂蚁会将废弃物堆积到离巢口较近的空旷地。
4、一旦一个废弃物堆积地点形成,蚂蚁会长期的,习惯性的往同一个地点堆废弃物。
而现有技术中的普通蚂蚁巢,蚂蚁将垃圾乱丢,巢室很脏,不易于清理、不便于观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观察蚂蚁生活习性,并根据这种习性,创建一个能让蚂蚁自主的将所居住巢室内的废弃物理清出来,并堆放到巢室外的指定位置的人工蚂蚁巢。
一种人工蚂蚁巢,包括若干独立巢室、垃圾区、闸门、喂食区;在离巢室较近的位置设置较大的、透气的区域作为垃圾区;巢室至垃圾区的通道距离要比巢室至喂食活动区的通道距离短,或巢室至垃圾区的通道要比巢室至喂食活动区的通道更容易让蚂蚁爬行。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人工蚂蚁巢,可让人工蚂蚁巢内的蚂蚁自主的清理巢室内的垃圾,并将垃圾堆放到指定位置。可适用于科研、教学、宠物、玩具等各类型的人工蚂蚁巢。此原理及结构,可让各类人工蚂蚁巢更干净,更便于清理,更适于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区在巢室至喂食区之间的通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垃圾区不在巢室至喂食区之间的通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蚂蚁巢,包括若干独立巢室、垃圾区、喂食区,在每个巢室区域之间用闸门控制开或关的状态,以此控制巢室空间的大小。在离巢室较近的位置设置较大的、透气的区域作为垃圾区。巢室至垃圾区的通道距离要比巢室至喂食活动区的通道距离短。
如图1所示,将蚂蚁巢室分成若干区域1、2、3、4,每区域之间有闸门5控制。垃圾区7和喂食区设置在巢室的同侧,即:巢室通过连接到垃圾区7的通道6与垃圾区7连接,垃圾区7连接到外部喂食区的通道8。
图2所示,将蚂蚁巢室分成若干区域1、2、3、4,每区域之间有闸门5控制。垃圾区7和喂食区设置在巢室的两侧,即:巢室的一侧通过连接到垃圾区7的通道6与垃圾区7连接,巢室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到外部喂食区的通道8与外部链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人工蚂蚁巢包括:人工蚂蚁巢巢体、若干独立巢室、闸门、通道、喂食区、垃圾区和外部喂食区通道。
在人工蚂蚁巢巢体内设有若干个独立巢室,在每个独立巢室之间设有闸门,用闸门控制巢室开或关的状态,进而控制巢室空间的大小。喂食区与垃圾区之间相通,巢室通过通道连接喂食区和垃圾区,并通过外部喂食区通道通往人工蚂蚁巢巢体的外部。
每个巢室中的蚂蚁通过阀门进入蛇形通道,通过该蛇形通道:一方面可以进入喂食区进食,另一方面可以进入垃圾区排泄(丢弃)垃圾废物,还可以通过外部喂食区通道与外界相通。
根据上述的蚂蚁习性,并可设计出如下对应的人工蚂蚁巢结构:
1、可调控空间大小的巢室。可将巢室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间用闸门控制。根据蚂蚁群落大小,开放合适的空间,以此杜绝在巢室内堆废弃物的可能。
2、蚂蚁巢内的所有通道不能有死路,一定要是巢室之间或连接外部的必经之路。或是循环的通路。
3、在离巢室较近的位置设置较大的、透气的区域作为垃圾区。巢室至垃圾区的通道距离要比巢室至喂食活动区的通道距离短,或巢室至垃圾区的通道要比巢室至喂食活动区的通道更容易让蚂蚁爬行。也可将垃圾区设置在巢室与喂食区的通道之间。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慧旗,未经张慧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7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嫁接愈合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凸模抽芯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