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反接保护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5732.0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张庞源;王新怀;李蕊;石强;史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H02H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反接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所有的电子设备或者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电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成分,尤其在开发与测试阶段,频繁的通断电源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频繁的连接电源和拆除电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电源线反接的情况,即误将电源线的正负极接反,如果电路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就会烧毁后级电路或电源,或者出现电源与后级电路同时烧毁,造成器件与时间的浪费,延长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成本,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
现在常用的防止电源反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防反接插件;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成本最低也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一般是作为成品来使用,因为这种接插件咬合后难以分开,对于需要经常拆分的开发场所是不方便的;2、电源输入口的反接二极管;这种方法是开发中经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保护电路只能保护后级电路,设计思想是选择牺牲电源,没有明显的报警装置,容易烧毁电源;3、保险管;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电路,但是更换起来麻烦,同时对于敏感器件,保护效果不明显;4、自保护电路;这种电路一般设计在电源端,防短路状况切断电源输出,一般是做电路的自保护电路。
这些电路保护方法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但是却都不能很好的做到保护前后端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在电路发生电源反接意外时,可以及时的提示用户出现错误。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反接错误警示明显,不仅可以保护后级电路不会因电源反接被烧毁,同时可以有效的限流,从而起到保护电源的作用。适用于各种模拟数字电路电源输入口的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刀双掷继电器K、保护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蜂鸣器H;其中单刀双掷继电器K的管脚K1与电源正输入端相连接,管脚K2与电源正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控制引脚K4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第二控制引脚K5与电阻R的一端相连;电阻R的另一端与蜂鸣器H的负极相连;蜂鸣器H的正极与电源负输入端相连;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源正输入端相连接;保护二极管D1的负极与单刀双掷继电器K的第一控制引脚K4相连接,正极与单刀双掷继电器K的第二控制引脚K5相连接;电源负输出端与电源负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单刀双掷继电器K的管脚K2为常闭管脚,即在继电器不工作时,管脚K2与管脚K1为连通状态;在电路正常工作时,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直接连接。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2的反向耐压值高于电源输入电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电路正常工作,即没有出现电源反接错误时,由于反接的发光二极管的作用,单刀双掷继电器不工作,电源正输出端通过单刀双掷继电器的常闭管脚K2与电源正输入端直接连接;当电源被反接时,单刀双掷继电器的控制端接入电路,单刀双掷继电器工作,常闭管脚K2断开,K1与K3相连接,后级电路的电源被切断,保护后级电路,并且点亮发光二极管,同时蜂鸣器鸣响,提示用户电源反接故障。同时电阻可以有效的限流,从而起到保护电源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电路,在电路正常工作,即没有出现电源反接错误时,电路正常工作,当电源被反接时,通过电路切断后级电路,并且点亮发光二极管,同时蜂鸣器鸣响,提示用户电源反接故障。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反接错误警示明显,不仅可以保护后级电路不会因电源反接被烧毁,同时可以有效的限流,从而起到保护电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设计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源反接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电源反接保护电路的使用示意图;
图1中:1、电源正输入端;2、电源负输入端;3、电源正输出端;4、电源负输出端;K、单刀双掷继电器;D1、保护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R、电阻;H、蜂鸣器。
图2中:a、电源;b、电源反接保护电路;c、后级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5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