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5477.X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杰;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杰;杨柳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1/12;H04L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中频 接收 电路 系统 直流 偏差 校正 方法 | ||
1.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电路系统设计;
b.基带数字化直流偏差取样平均模块;
c.直流偏差取样校正电路;
d.中频接收器电路直流偏差固定的校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设计包括:
a.在中频接收和复数带通滤波器系统设计时使用同样阻值的衰减反馈电阻R和耦合频移电阻R0 ;
b.直流偏差校正电流补偿点有三处: Ii2是在I通道输入电阻Ri之前接入,以消除来自于前一级混频器I通道输出的直流偏差;Iq2是在Q通道输入电阻Ri之前接入,以消除来自于前一级混频器I通道输出的直流偏差;Iq1 是在通道输入电阻Ri之后接入,以消除来自于Q通道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直流偏差;
c.之所以I通道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直流偏差不需要补偿(没有电流源Ii1)是因为在权利要求2a中使用同样阻值的衰减反馈电阻R和耦合频移电阻R0,所以在 I通道运算放大器直流偏差在输出端产生的效应已经抵销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数字化直流偏差取样平均模块功能包括:连续对模数转换器的I通道和Q通道的数字输出取样,在多个样本的基础上进行平均,从而获得I通道和Q通道的直流偏差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数字二补格式,当最高位为1时代表负值,而最高位为0时代表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偏差取样电路包括:
a.I通道和Q通道直流偏差平均值数字化判定;
b.逐次逼近型寄存器算法逻辑和相应的寄存器;
c.多位高精度数模转换器;
d.受控电流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接收器电路直流偏差固定的校正步骤包括:
a.芯片上电,系统初始化,所以寄存器设初始值0;并将低噪声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短接;
b.断开I通道和Q通道信号输入端开关,通过取样反馈电路调节Iq1补偿电流源幅度;
c.调节Iq1补偿电流源幅度次数取决于直流偏差取样电路内多位高精度数模转换器的比特数,直到基带数字部分I通道和Q通道的直流偏差平均值同时减小到接近于零;
d.断开Q通道信号输入端开关,接通I通道输入端开关,通过取样反馈电路调节Ii2补偿电流源幅度;
e.调节Ii2补偿电流源幅度次数取决于直流偏差取样电路内多位高精度数模转换器的比特数,直到基带数字部分I通道和Q通道的直流偏差平均值同时减小到接近于零;
f.接通I通道和Q通道输入端开关,通过取样反馈电路调节Iq2补偿电流源幅度;
g.调节Iq2补偿电流源幅度次数取决于直流偏差取样电路内多位高精度数模转换器)的比特数,直到基带数字部分I通道和Q通道的直流偏差平均值同时减小到接近于零;
h.将低噪声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短接断开;中频接收器电路直流偏差校正过程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通道和Q通道直流偏差平均值数字化判定,当基带直流偏差平均值大于零时输出为1;当基带直流偏差平均值小于零时输出为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无线中频接收电路系统的直流偏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次逼近型寄存器算法逻辑和相应的寄存器,按如下顺序来生成控制电流源的比特位:
a.初始时所有比特位都设为零;
b.第一次将最高位从零切换到1,然后寄存器控制数模转换器生成相应的补偿电流送到复数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接下来电压比较器根据复数带通滤波器输出进行取样,生成比较结果;如果比较器输出为1,则最高位保留为1;否则如果比较器输出为0,则最高位重设为为0;
c.重复b的步骤依次决定从第二最高位到最低位的比特值,当LSB结束后,寄存器的值就是该补偿电流源控制比特的最后值;保存该比特值,在电路正常工作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杰;杨柳,未经杨俊杰;杨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54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