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4313.5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1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伯明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食 载体 携带 生防菌 控制 温室 病虫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的方法,属于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捕食螨是防治温室害虫的重要天敌,其携带生防菌爬行有助于生防菌的传播,从而有利于温室病虫害的防治。
现有的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控害的方法中,捕食螨包装袋内含有水份、捕食螨和虫生菌,在捕食螨挂袋释放环境下,包装袋内的虫生菌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就会萌发、长出菌丝,虫生菌在包装袋内的萌发会导致虫生菌防效降低,同时菌丝生长若充满整个包装袋也会影响捕食螨的爬出甚至导致捕食螨死亡,因此具有影响防效的隐患。
为了避免菌丝在包装袋内萌发、影响防效,需要探索新的包装和释放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和释放捕食螨和生防菌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避免菌丝在包装袋内萌发,还能提高10%以上的防效。
包括以下步骤:
1)生防菌的准备:自己生产或购买生防菌,生防菌为粉剂,放在温度1℃-5℃之间低温干燥冷藏待用。
2)捕食螨的准备:先生产纯净或几乎无任何介质的捕食螨,然后将生产出的捕食螨按包装标准分装在含有干蛭石的包装瓶内,混匀后放在温度1℃-5℃之间低温冷藏待用。
其中,所述生产纯净的捕食螨是指先利用叶螨在叶螨寄主植物上饲养捕食螨,等捕食螨达到生产需求量时,即可对捕食螨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捕食螨即为纯净的捕食螨;所述几乎无任何介质的捕食螨是指先利用猎物在饲养介质中饲养生产捕食螨,捕食螨生产量达到常规包装量时即获得常规产品,然后将生产出的这些产品经过再处理即可获得几乎无任何介质的捕食螨,所述再处理是指在0℃-35℃条件下,将捕食螨及其介质倒入20目-100目的筛网里过筛,漏下的即为几乎无任何介质的捕食螨产品;所述干蛭石是指蛭石经过干燥处理,蛭石中不含水份以避免生防菌在潮湿的环境下过早萌发;所述包装瓶是指包装瓶瓶身和瓶盖能够完全密封、能够有效阻止捕食螨逃逸,瓶盖带有透气孔,透气孔大小、形状不固定,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纱布、布封住,优选透气孔被纸封住。
3)捕食螨和生防菌的混合包装:需要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时,取出冷藏待用的生防菌和瓶装捕食螨,将生防菌按包装标准分装到捕食螨包装瓶内,盖紧后混匀,然后放在温度1℃-5℃之间运输到释放区域。
4)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的方法:取出生防菌与捕食螨的包装瓶后,轻轻再次混匀包装瓶内的捕食螨及生防菌,然后将包装瓶瓶盖上的密封纸或纱布、纱网轻轻捅开,将捕食螨及生防菌与蛭石的混合物撒播到病虫害发生区域的作物叶片上,撒播完后也可在作物上再次补喷一次生防菌粉剂或液剂。
本发明相比现有的捕食螨携带生防菌的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本发明对捕食螨包装介质的水份限制要求很高,要求包装介质蛭石必须是经干燥处理的,捕食螨必须是纯净或几乎无任何介质的产品,水份的严格控制有利于阻隔生防菌因遇水份过早萌发;本发明冷藏温度的选择是1-5℃之间,相比下低温更有利于阻止生防菌萌发;本发明所提到的捕食螨和生防菌是分开保存的,需要用到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时才将捕食螨和生防菌混合,这样就从时间上有效减少了捕食螨和生防菌的接触,以防捕食螨体表或捕食螨所带有的极少的介质可能含有水份;本发明采用撒播的方式释放捕食螨及生防菌,撒播释放相比挂袋释放不仅捕食螨在短期、甚至长期防效均高于挂袋释放,而且撒播释放将捕食螨连同生防菌一同释放到温室植株上,可以促进捕食螨和生防菌的广泛传播,即使生防菌在温室植株上萌发也比在释放袋内萌发防控病虫害的效果要高。本发明不仅能够避免生防菌在包装袋内萌发,还能提高10%以上的防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方法仅是对权利要求和发明内容的实施方式举例,不代表对本权利要求和发明内容的限制。
实施例1 生防菌的准备:
自己生产或购买生防菌,生防菌为粉剂,放在温度1℃-5℃之间低温干燥冷藏待用。
实施例2 捕食螨的准备:
先生产纯净或几乎无任何介质的捕食螨,然后将生产出的捕食螨按包装标准分装在含有干蛭石的包装瓶内,混匀后放在温度1°C-5℃之间低温冷藏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伯明,未经王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4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