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充电器系统及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4123.3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和;梁超强;韦明华;杨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电器 系统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系统及电路。
背景技术
充电器通常指的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设备,充电器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电动车等等常见电器,充电器是采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将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一种静止变流装置,在以蓄电池为工作电源或备用电源的用电场合,充电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充电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池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充电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充电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限流限压式充电器:最原始的就是限压式充电,然后过渡到限流限压式充电,它使用的方式就是浅充浅放,其寿命表述就是时间,没有次数,比如10年,这种充电模式的效果较差,2.恒流/限压式充电器:这是充电器发展的第二阶段这种模式的充电器占据了充电器市场近半个世纪,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恒流充电是指蓄电池充电时,采用分段恒流的方法进行充电,并且该电流是用调整充电装置来达到的,其主要特点是此充电方法有较大的适应性,可以任意选择和调整充电电流,因此可以对各种不同情况及状态的蓄电池充电,主要特点为:充电初期电流相当大,蓄电池电动势和电解液相对密度上升较快,随着充电的延续,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在充电终期只有很小的电流通过;充电时间短、能耗低,一般充电4-5小时后蓄电池即可获得本身容量的90%-95%:如果充电电压选择得当,8小时即可完成整个充电过程,且整个充电过程不需人照管,所以广泛应用于补充充电,3.自适应智能充电器:随着大规模集成IC的出现,充电设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自适应、智能阶段,即称为第三代充电器:传统的蓄电池充电器多为模拟电路充电器,存在较大的弊端,其外围器件多、电路复杂、成本高、设计困难,维修困难、维护和扩展性能差、可靠性不高,充电方法落后、充电时间往往较长,从充电系统上来看,近年来国外的充电系统在产品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先进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使得充电产品从单一型充电器向多功能、安全型、智能型充电系列产品转化,大型充电站的设计要考虑充电器的网络化,包括电气上的可并联信息上的可通信、任务上的互操作等。
电动车的开发在全球范围内未能深入展开,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是“充电”问题,主要是指充电模式和参数,在中国,电动车的大力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而充电器及充电技术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一个性能优良的充电器要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例如,防止或尽量减少极化效应;防止出现热失控,防止或尽量减少失水效应;防止充电所形成的不可逆盐化,等等,目前由于传统的充电器充电速度慢,充电时间长、充电有效容量低、循环奉命短、对电池易损伤,快速充电技术至今未能完全,传统的蓄电池充电器多为模拟电路充电器,存在较大的弊端,其外围器件多、电路复杂、成本高、设计困难,维修困难、维护和扩展性能差、可靠性不高,充电方法落后、充电时间往往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智能充电器系统及电路,旨在解决前传统的充电器充电速度慢,充电时间长、充电有效容量低、循环奉命短、对电池易损伤,快速充电技术至今未能完全,传统的蓄电池充电器多为模拟电路充电器,存在电路复杂、成本高、设计困难,维修困难、维护和扩展性能差、可靠性不高,充电方法落后、充电时间往往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系统,所述智能充电器系统包括:
基准电压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充电器的基准电压;
比较模块,与所述基准电压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实现基准电压与输出电压的比较;
放大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用于实现将基准电压分压出来的定值进行放大;
反馈采集模块,与所述放大模块和比较模块连接,用于实现将采集到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进行反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电路,所述智能充电器电路的连接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4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电源双推注锁功率合成高压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