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外设控制方法、机器对机器网关及通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53834.9 | 申请日: | 2013-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4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60/00;H04W4/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田红娟;龙洪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对机器 网关 外设控制 通信系统 终端 事务控制 事务信息 外设 接收控制设备 事务执行结果 操作执行 操作指令 发送操作 发送控制 反馈消息 接收终端 控制设备 网络资源 指令反馈 信令 发送 指令 携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外设控制方法、机器对机器网关及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机器对机器(M2M)网关接收控制设备或M2M业务平台发送的事务控制消息,事务控制消息中包括需要执行的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操作的事务信息;M2M网关根据需要执行的事务信息发送操作指令到终端外设;M2M网关接收终端外设的指令反馈消息,其中包括操作指令执行结果;M2M网关向控制设备或M2M业务平台发送控制反馈消息,其中携带根据对应的操作执行结果得到的事务执行结果。本发明终端外设控制方法、机器对机器网关及通信系统可以减少信令数量,节省网络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外设控制方法、机器对机器网关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网络延伸现有信息通信网络的通信范畴、通信领域,通过在各种可能的物体中嵌入智能和通信能力,获取来自物理世界的信息,并基于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来增强和提升现有信息通信网络业务的智能性、交互性和自动化程度。
M2M通信网络具有多种网络形态,可以是单独构建的独立物理网络,也可以是构建在现有公众通信网和各种政企专网之上的逻辑网络。
M2M通信网络在逻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三层,即:感知延伸层、网络/ 业务层和应用层。
感知延伸层:主要实现物理世界信息的采集、自动识别和智能控制。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本身不具备通信能力。传感器、执行器、智能装置、RFID 读写器等智能节点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和网络层进行信息交互。其包含的主要部件有M2M终端设备,M2M网关设备。
网络/业务层:网络/业务层支撑感知层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为物联网人与物、物与物通信提供支撑。结合物联网分类,网络层面具体包含的网络形态有:通信网、互联网、行业网等。其包含的主要部件有M2M平台。
应用层:应用层包含各种具体物联网应用,既有公众服务,也有行业服务,行业服务可以是面向公众的行业公众服务,也可以是满足行业内部特定应用需求的行业专用服务。其中公众服务是面向公众普遍需求提供的基础服务,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行业专用服务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要,面向行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其中部分行业服务也可以面向公众提供,如智能交通,称为行业公众服务。其包含的主要部件有M2M应用服务器,简称为M2M应用。
终端外设:终端外设指的是具有环境感知功能的传感器等单个设备,它能将感知到的信息通过M2M网关发送给M2M业务平台,同时还可以接收 M2M业务平台的对其的下行控制。
终端应用是运行在终端外设上的软件模块,是实现M2M业务的逻辑单元。
M2M网关:M2M终端外设其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电源受限等特点,不能直接与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需要通过M2M网关接入通信网络。M2M网关可以进行M2M感知延伸层与上层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M2M网关除了能够汇聚和转发M2M终端外设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外,还可以接收M2M业务平台的控制信息,对终端外设进行管理。
随着M2M应用的多元化,在一套M2M应用系统中执行各种应用的M2M 终端外设数量大幅增长,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信令的激增,从而导致消耗大量网络资源,尤其是紧缺的无线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外设控制方法、机器对机器网关及通信系统,以解决现有方法导致网络资源紧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外设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机器对机器(M2M)网关接收控制设备或M2M业务平台发送的事务控制消息,所述事务控制消息中包括需要执行的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操作的事务信息;
所述M2M网关根据所述需要执行的事务信息发送操作指令到终端外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3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全驾驶诱导游戏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反应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