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3735.0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4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林;赵越;刘学春;徐阿新;马靖;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00 | 分类号: | E04B1/00;E04B1/19;E04C3/06;E04C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钢结构 异型 框架 支撑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据中国钢协统计,2011年我国钢产量突破7亿吨大关,连续16年稳居世界各国钢产量首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50%以上,日本占到80%,而我国不到4%。中国作为世界上建筑规模、钢材产量最大的国家,房屋(包括住宅)钢结构的发展严重滞后。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建筑行业带入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时代,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一理念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真正为我国房屋(住宅)钢结构相应体系创新及产业化提供了重大机遇。
目前,国内外对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系统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创新势在必行。传统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施工时采用了大量的工地焊接,施工速度慢,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最重要的是焊缝的质量不宜控制,工人劳动环境差,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传统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没有完全发挥钢结构住宅的优越性,随着我国钢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应采用设计模块化、构件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基本发展原则,然而国内对于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创新的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支撑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的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其目的在于在钢结构体系的生产和施工中,将模块化,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相结合,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包括四种形式的实腹梁,分别为拼接主梁3、第一主梁4、第二主梁5、第三主梁6;拼接主梁3是实腹槽钢,在梁两端腹板部分突出;第一主梁4为H型钢和四块梁端连接板2组成,梁端连接板2焊接于H型钢的两端;第二主梁5为H型钢和三块梁端连接板组成,梁端连接板2焊接于H型钢的两端,其中梁的一端焊接两个梁端连接板2,另一端焊接一个梁端连接板2;第三主梁6为H型钢和两块梁端连接板组成,梁端连接板2焊接于H型钢的一端,另一端没有梁端连接板2。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柱包括三种形式的装配式柱,分别为两向装配式柱14、三向装配式柱15和四向装配式柱16;所述两向装配式柱14由L形异形柱9、节点连接件10和柱端连接板11组成,节点连接件10焊接于L形异形柱9的外壁,柱端连接板11焊接于L形异形柱的上端内壁,带有螺栓孔的一侧外露,柱的下端留有螺孔;所述三向装配式柱15由T形异形柱12、节点连接件10和柱端连接板11组成,节点连接件10焊接于T形异形柱12的外壁,柱端连接板11焊接于T形异形柱12的上端内壁,带有螺栓孔的一侧外露,柱的下端留有螺孔;所述四向装配式柱16由十字形异形柱13、节点连接件10和柱端连接板11组成,节点连接件10焊接于十字形异形柱13的外壁,柱端连接板11焊接于十字形异形柱13的上端内壁,带有螺栓孔的一侧外露,柱的下端留有螺孔。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是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支撑和装配式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2种装配式楼板拼接而成。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A板由第一主梁4、楼板8、连接板7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A。四个第一主梁4垂直摆放,构成一个矩形框架,每相邻两个第一主梁4通过两个连接板7将两个第一主梁4在梁端连接,两个连接板7分别与两个第一主梁4的上下翼缘齐平,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另两个第一主梁4相互平行,在此矩形框架的节点处分别与框架上一个第一主梁4的梁端通过连接板7焊接连接;另一第一主梁4的两端分别与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主梁4未连接的一端通过连接板7相连接,构成一个大矩形框架,所有连接均为焊接;楼板8放置于各个梁所围成的平面上,采用栓钉将楼板8连接在各个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3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式洗衣机定时器
- 下一篇:均匀轧车轧染液绒毛过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