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切带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2515.6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强;林志坚;林志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5/24 | 分类号: | B26D5/24;B26D7/06;B26D7/26;B26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25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切带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裁剪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衣、制鞋、制包厂等制造产品过程中所用的辅料带类切断的切带机。
背景技术
裁切工序广泛应用在缝制、电器等行业中用来切断材料的工具;目前,人们对裁剪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地裁剪各种形状长度的物料;传统的裁切物料大都是通过手工或辅助一些简单的设操作来完成裁剪任务,操作起来不方便,并且工作效率较低,而电脑切带机存在维修困难、价位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发明的发明专利号为201010222826.4公开了一种切带机,包括机架、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切刀装置、送料装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切刀装置和送料装置工作,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个为主动送料轮的第一送料轮、第二送料轮和第三送料轮、弹性件等,弹性件把第三送料轮拉向或压向第一送料轮和第二送料轮,使第一送料轮和第二送料轮分别与第三送料轮形成配合。料带被压紧在第三送料轮与第一送料轮和第二送料轮之间,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送料轮对料带的传动力增加一倍,料带更不易打滑,所以送料长度一致性得到保证,而且第三送料轮是被弹性件拉向或压向第一送料轮和第二送料轮的,所以无需调整送料轮之间的间隙方便又可靠,但还不够智能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切带机,解决机械切带机智能自动化工作,工作效率更高、容易维修、成本低且经济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切带机,其中:包括一电控系统和一传动机构;
一电控系统:包括一微动开关,一接近传感器,一电子计数器, 一热电偶,一温度控制器和二电源接触器;所述一电子计数器经电线传电,控制电源接触器来开或关电机电源; 由接近传感器与凸块金属体互相接近接触所感应到的转数信号, 传达给电子计数器, 电子计数器达到预设的数量时和微动开关没有与带料接触时,会控制电源接触器来断掉电机电源, 由电子计数器的复位开关和微动开关与带料接触时控制电源接触器来接通电机电源,实现预设数量, 无料自动停止工作功能,并有停电记忆功能和保持与非保持功能; 所述一温度控制器通过一热电偶来感应热切刀上电热管发出的温度,使温度上升超过温度控制器预设的数量时会通过电源接触器断掉电热管电源停止加热,温度下降超过温度控制器预设的数量时会通过电源接触器接通电热管电源继续加热;
一传动机构: 包括机架、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凸块金属体、切刀装置、送料装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切刀装置、凸块金属体和送料装置工作,所述凸块金属体安装在送料偏心轮轴上,在转动过程中与接近传感器相接近接触,感应凸块金属体运转数据信号传达给电子计数器,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个为主动送料轮的第一送料轮、第二送料轮和第三送料轮、弹性件等,弹性件把第三送料轮拉向或压向第一送料轮和第二送料轮,使第一送料轮和第二送料轮分别与第三送料轮形成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机械切带机只能自动计数,不能预设数量和无料自动停止工作的情况,本发明智能切带机,由一电控系统控制传动机构的电机电源和热切刀上的温度,使机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接近电脑切带机的使用功能,生产效率更高、裁切长度对比同类产品818机械切带机裁切长度误差少一倍,成本低且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切带机电控系统线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切带机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切带机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切带机送料长度调节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电控系统;101: 电源开关;102: 电子计数器;103: 接近传感器;104: 微动开关;105: 电源接触器; 106: 温度控制器;107: 电热偶;108: 电源接触器;109: 电热管;2: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坚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2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