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时碰撞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2258.6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霍克;吴红梅;牛旭周;祝贺;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碰撞 控制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时碰撞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国家政策也鼓励和支持电动车的发展,电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时,如果发生碰撞,需要检测碰撞信号并发出输出信号用来切断电源,保护高压电池及车内乘员的安全。但由于现在的碰撞输出信号须达到气囊的起爆门限(可近似理解为车辆以25km/h的速度撞击不变形的刚性壁)才会发送,所以在充电时如果发生未达到气囊气爆门限却又足够影响高压电池安全的碰撞的时候,很可能引起高压电池的漏电等危险状况,由于电动汽车的电压高达三四百伏,如果发生碰撞可能对车辆、乘员及周围车辆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230945U,授权公告日2012年5月23日,公开了一种碰撞断电开关,在开关座的顶部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碰撞凸轮,该碰撞凸轮的底面上开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滚轮,滚轮由芯轴的顶部支撑,该芯轴穿设在开关盒中;在芯轴的中部固套有定位套,该定位套的上端通过蝶形钢丝与开关盒连接,在定位套的下端固定有开关动块,与该开关动块相接触配合的两块接线块安装在开关盒上。该实用新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只有碰撞强度达到气囊的起爆门限才会断电,但如果碰撞发生后未达到气囊气爆门限却又足够影响高压电池安全的碰撞的时候,就会危及到车辆及乘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只有碰撞强度达到气囊的起爆门限才会断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碰撞强度未达到气囊的起爆门限且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时也会断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时碰撞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时碰撞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未达到气囊起爆门限却会对充电车辆造成危险的碰撞时,切断高压电源,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整车控制器内设有碰撞强度等级评定单元,设置气囊起爆门限为M,设置碰撞传感器接收到的碰撞信号为N;
步骤二:将检测到的碰撞信号N发送给整车控制器,通过整车控制器内的碰撞强度等级评定单元进行碰撞强度等级判断,若碰撞强度等级为一级,进入步骤三;若碰撞强度等级为二级,进入步骤四;若碰撞强度等级为三级,进入步骤五;
步骤三:通过碰撞传感器检测碰撞发生的位置,将碰撞位置显示在仪表台上,并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步骤四:整车控制器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断电保护器切断高压电源,并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步骤五:检测车内座椅上是否有人存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整车控制器,如果有人在,进入步骤六;如果没有人在,进入步骤四;
步骤六:通过碰撞传感器检测碰撞发生的位置,整车控制器将处理后的碰撞位置信息传递给气囊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控制安全气囊系统,弹出与碰撞位置相对应的安全气囊;同时将信息传递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断电保护器切断高压电源,并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本发明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通过对碰撞信号强度等级的判定,来实现高压电源的安全控制,按照碰撞等级的划分,在碰撞未对高压电源造成影响时,通过报警装置来及时提醒使用者,让使用者及时排出碰撞因素,防止碰撞等级升级而导致高压电源给车与乘员带来安全隐患;在碰撞对高压电源造成影响且未到气囊起爆门限时,及时的断开高压电源以防止对车和乘员造成伤害;在碰撞发生达到气囊起爆门限时,判断车内是否有人以及检测乘员的位置,来确定是否需要弹出气囊以及弹出的相对气囊,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达到了碰撞强度未达到气囊的起爆门限且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时也会断电的目的。
作为优选,碰撞强度等级划分如下:一级的碰撞强度范围在0到M/2之间;二级的碰撞强度范围在M/2到M之间;三级的碰撞强度范围为大于等于M。
作为优选,在步骤六中,若碰撞发生在左A柱或者右A柱时,汽车前排侧气囊弹出;若碰撞发生在左B柱或者右B柱时,汽车前排侧气囊和后排侧气囊均弹出;若碰撞发生在左C柱或者右C柱时,汽车后排侧气囊弹出。根据不同位置的碰撞,弹出相应位置的气囊,能够尽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2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