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1605.3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蒋学功;张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K13/02;C08K5/103;C08K3/26;C08K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1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微孔 pe 保鲜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
背景技术
保鲜膜是人们常用的一类保鲜食品的塑料包装制品,现在有很多家庭都离不开它们,如微波炉食物加热、冰箱里存放食物等都需要保鲜膜。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保鲜膜和常用的塑料袋都是以乙烯母料为原材料,根据乙烯母料的不同种类,保鲜膜主要分为两大类:PVC保鲜膜和PE保鲜膜。由于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较大,越来越多的研发人员关注PE保鲜膜。
现有的PE保鲜膜功能较为单一,大部分保鲜膜不具有抗菌功能,且无法做到O2和CO2的双向调节,在贮藏时容易在保鲜膜内结露。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本发明产品不仅透气性好,还具有杀菌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果蔬保鲜用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120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2~18份、线性聚乙烯树脂9~12份、甘油单油酸酯0.2~1份、乙氧基化烷基酸胺0.5~2份、抗氧剂0.3~0.8份、薰衣草精油0.05~0.2份、钛酸酯偶联剂2~5份、碳酸钙6~10份、硅藻土6~10份。
进一步,其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抗氧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
进一步,其优化方案为所述的钛酸酯偶联剂为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线性聚乙烯树脂、甘油单油酸酯、乙氧基化烷基酸胺、抗氧剂、薰衣草精油、钛酸酯偶联剂以及粉碎后的碳酸钙和硅藻土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采用一次性的吹膜法制得本发明产品。其中碳酸钙和硅藻土粉碎至150~200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产品结构稳定,透气性好,在贮藏期间,即使由温度波动,也不易产生结露;(2)采用的天然杀菌剂——薰衣草精油,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菌性;(3)具有O2和CO2的双向调节作用,对O2、CO2、水蒸气、乙烯等气体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和透过能力。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00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2份、线性聚乙烯树脂9份、甘油单油酸酯0.2份、乙氧基化烷基酸胺0.5份、丁基羟基茴香醚0.3份、薰衣草精油0.05份、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2份、碳酸钙6份、硅藻土6份。
对本实施例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
采用常规微生物杀菌效果检测,其杀菌力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大肠杆菌88%,白色念珠菌90%。
实施例2
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20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8份、线性聚乙烯树脂12份、甘油单油酸酯1份、乙氧基化烷基酸胺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0.8份、薰衣草精油0.2份、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5份、碳酸钙10份、硅藻土10份。
对本实施例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
采用常规微生物杀菌效果检测,其杀菌力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2%,大肠杆菌90%,白色念珠菌93%。
实施例3
一种果蔬抗菌微孔PE保鲜膜,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10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15份、线性聚乙烯树脂10份、甘油单油酸酯06份、乙氧基化烷基酸胺1份、丁基羟基茴香醚0.5份、薰衣草精油0.1份、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4份、碳酸钙8份、硅藻土9份。
对本实施例产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
采用常规微生物杀菌效果检测,其杀菌力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5%,大肠杆菌90%,白色念珠菌94%。
本发明产品性能检测:采用实施例1~3产品以及普通市售保鲜膜为对照,对灵武长枣包装在20℃下存放90天,其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性能检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区佳合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