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可变栅条间距和长度的拦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1374.6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玺;周迎;刘阳;谢崇宝;张国华;方少文;杨洁;郑海金;薛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虞希光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可变 间距 长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1插槽(段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可变栅条间距和长度的拦污装置。属于水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河道、渠道内使用的传统拦污栅,多为固定栅格结构,由边框、横隔板和栅条构成,可拦截河道、渠道内的悬浮物。传统拦污栅的弊端是悬浮物清除问题,传统拦污栅通常固定在河岸两边,栅条间距固定,间距较大时很难拦截小型悬浮物,间距较小时又容易堵塞拦污栅,传统拦污栅运行时悬浮物多悬挂在拦污栅上面,即影响美观,又难于清理。此外,还有一种利用电动装置来自动清理悬浮物的拦污栅,可将悬浮物利用传送带等类似装置传送至垃圾箱,解决了传统拦污栅的悬浮物后期处理问题,但是电动拦污栅浪费能源,且安装维护困难。因此,研发一种既可以随污染物的大小数量变化及时调整栅条间距又便于清理,且不需要额外能源的拦污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电动力、能自动适应水位变化,可改变栅条间距与长度的拦污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可变栅条间距和长度的拦污装置,包括底部插槽、下部栅条、上部栅条、上部插槽、浮箱、滑动轴、滑动环、防水套、螺栓、螺孔、圆弧形插孔和通气槽。
所述的下部栅条插入底部插槽的圆弧形插孔中,上部栅条垂直部分穿入上部插槽的圆弧形插孔中,上部栅条的倾斜部分插入下部栅条中;滑动轴穿入滑动环中,滑动轴表面设有平行于滑动轴轴线方向的通气槽,滑动轴一端固定在下部栅条底端内部中心处,滑动环固定在上部栅条底端中心处;所述的防水套下端连接固定于下部栅条底端,上端连接固定于上部栅条底端;所述的浮箱固定于上部插槽的外侧。
所述的下部栅条为中空结构,下部栅条内径大于上部栅条的外径,上部栅条由倾斜部分、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构成,垂直部分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的防水套为折叠式结构,防水套、上部栅条底端外部和下部栅条底端内部组成防水空间,滑动轴在防水空间内。
所述的螺孔设置在上部插槽的侧面,螺栓旋入螺孔中固定上部栅条。
所述的底部插槽与上部插槽均设有多圆弧连接的圆弧形插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下部栅条插入底部插槽的圆弧形插孔中,上部栅条垂直部分穿入上部插槽的圆弧形插孔中,螺孔设置在上部插槽的侧面,螺栓旋入螺孔中固定上部栅条。上部栅条插入下部栅条中组成倾斜于水平面的拦污栅条,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悬浮污染物随着水流运动,沿着下部栅条和上部栅条的倾斜部分往上运动,到达上部栅条的水平部分,并由上部栅条的垂直部分拦截,水平部分存放污染物便于收集。
为适应水位变化,上部插槽的一侧固定有浮箱,浮箱的浮力使得上部栅条水平部分与水面齐平,当水位升高时,滑动环沿滑动轴向上移动,将上部栅条的倾斜部分从下部栅条中拉出,从而增加栅条长度;当水位下降时,重力的作用使得滑动环沿滑动轴向下移动,将上部栅条倾斜部分压入下部栅条内,从而缩短栅条长度,保持了上部栅条水平部分齐平于水面,从而适应水位的变动。
底部插槽与上部插槽均设有多圆弧连接的圆弧形插孔。当水中悬浮物体积较小时,可适当增加栅条数量以减少栅条间距;当水中悬浮物体积较大时,可适当增加栅条间距。
为防止滑动轴和滑动环内部进水,滑动轴外部设有折叠式防水套,防水套与上部栅条底端外部和下部栅条底端内部组成防水空间,滑动轴在防水空间内。
为使滑动环沿滑动轴滑动,滑动轴表面设有平行于滑动轴轴线方向的通气槽,以便于防水套与上部栅条底端外部和下部栅条底端内部组成的防水空间内的空气排出和吸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依靠水流动力将悬浮污染物推送至上部栅条的水平部分,无需其他动力,克服了传统拦污栅污染物淤塞的弊端;
2、栅条间距根据污染物体积调整,有效拦截污染物;
3、栅条长度可随水位变化,在水位变化的沟渠中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部插槽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部栅条、上部栅条及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部插槽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底部插槽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滑动轴及通气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插槽,2、下部栅条,3、上部栅条,4、上部插槽,5、浮箱,6、滑动轴,7、滑动环,8、防水套,9、螺栓,10、螺孔,11、圆弧形插孔,12、通气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嵌过热保护装置的触头盒
- 下一篇:一种透水砖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