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管机及使用去管机制造人工包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1021.6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2633B8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斯克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13/00 | 分类号: | A22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管机 使用 机制 人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物部门(food sector),并且更确切地,属于制造用于填装食物产品和/或肉类产品的人工包套artificial casing。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人工包套的生产线的去管机,该去管机允许快速且自动地切割包套的那些区段(包含管),随后连接(splicing)管,从而促进包套连续且不间断地卷绕在卷绕轴(winding reel)上,这防止在制褶机(shirring machine)中发生停顿(stop)并且因此优化了总的生产线产量。
背景技术
在用于生产人工包套的生产制造线中,布置在包套内的管的手动插入如今是已知的,以便促进在管通过干燥阶段(干燥器)的过程中存在于管内的流体的去除和通风(ventilation)。然而,在生产线的随后阶段中,所述管必定带来一些缺点,在这些缺点中,以下缺点是突出的:
-如果在未事先去除管的情况下包套卷绕在轴上,则在包套连续层在其上绷紧的轴内形成结块(lump)。这导致接触层的变形,这通常要求将它们丢弃,以防止包套在其随后的制褶或填装阶段过程中发生异常行为。因为它是该过程(process)的间断点,所以它可能是包套破裂的弱点。
-平滑包套的轴中可具有几个管(从用于排出的圆形切割,或从手工制成的附加切割),例如,如果需要附加地去除储存的液体/气体,或者在该过程中恢复包套的破裂的连续性,或者在干燥器中对于储存空气凹坑进行充气(因为其逐渐损失空气压力)。这些管在人工包套中的应用的一些实例能够在以下文献中找到:US3247037(“穿孔密封(Puncture seal)”);US3799823(“用于连接胶质包套的方法(Method for splicing collagen casing)”);US3917862(“用于修补可食用人工胶质香肠包套的方法(Method for patching edible artificial collagen sausage casings)”);US6004488(“用于管状食物包套的制造的连续工艺(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ubular food casings)”)。
-尽管,管可在轴上丢弃,例如,通过当每次管到来时起动新的轴,这个进程的方式是相当没有效率的、慢且单调的,造成“停工期”。
-在平滑包套的随后处理中,管可能是个麻烦:例如,在平滑包套经受印刷工艺且为此目的其在高速印刷辊之间行进的情况下,当管到来时,其与辊对撞并且包套因此破裂,管卡住,并且印刷系统必须再次拧上(threaded up)并且重新启动(launch)、辊受到清洗等。同样地,在平滑包套经受制褶工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按压辊之间进行高速抽拉,来递送平滑包套。当管到来时,其同样与辊对撞并且导致包套因此破裂,管卡住,并且制褶系统必须再次拧上(threaded up)并且重新启动等。
-如果管成功地在辊之间穿过,则平滑包套绕在(threaded)在心轴(spindle)上。管能够与心轴对撞,并且制褶停止。这具有必须去除管并且再次拧上(threading up)整个系统的缺点。
-半完成制褶的棒(stick)必须被去除,从而浪费有价值的材料,当由每天获得的大量的棒累积时,这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避免上述情况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操作者自己一旦察觉管到来时就立刻手动切割管,丢弃包套的包含所述管的一部分(piece,块),并且随后在此将包套卷绕在轴上。以这种方式操作的主要问题是,卷绕轴持续中断,这相应地导致随后的制褶工艺停止。此外,必须要有操作者随时留意和关注生产线的在包括管的包套从干燥器离开之后的这个阶段,与此有关的相当大的缺点是,可能发生人为过失或过错,这个任务要求专心、持续的关注和时间,更不用说这对操作者带来的压力。
因此,在干燥阶段之后的管的存在必定带来卷绕轴上的变形,这导致制褶机的中断,并且相应地,导致生产线生产率的实质损失,其中,机器的停止和“停工期”转变成非常显著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斯克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维斯克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尺寸非制冷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箱进水阀的节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