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9658.1 | 申请日: | 2013-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那仓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打杆退料型 复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净出产模具最多的国家,在生产中各加工企业普遍利用模具进行生产,其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模具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各工业部门的重视,不仅能够减少材料的消耗还能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但是,现有的单冲、下料模具生产手段比较单一,其中假如产品需要通过不同的加工工序进行生产才能制作成成品,就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模式进行操作,即降低了生产效率又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成品合格率的下降,从而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投入资金成本,同时其不合理的设计也直接导致其使用寿命的缩短。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冲压精度较高的复合模具,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投入。
技术方案: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一垫板模块、第一夹板模块、第一模板模块、第一脱板模块、第二脱板模块、第二模板模块、第二夹板模块、第二垫板模块、第二模座和导柱模块;所述第一模座下方设置第一垫板模块;所述第一垫板模块下方设置第一夹板模块;所述第一夹板模块下方设置第一模板模块;所述第二脱板模块设置在第一模板模块中间内部;所述第二脱板模块下方设置第二模板模块;所述第二模板模块下方设置第二垫板模块;所述第二夹板模块设置在第二垫板模块中间上方,并位于第二脱板模块和第二模板模块内部中间;所述第二垫板模块下方设置第二模座;所述导柱模块设置在第二垫板模块一侧上方,并贯穿第二脱板模块和第二模板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座、第一垫板模块、第一夹板模块、第一模板模块、第一脱板模块、第二脱板模块、第二模板模块、第二夹板模块、第二垫板模块、第二模座和导柱模块均通过螺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柱模块一端贯穿第二脱板模块和第二模板模块并凸出第二脱板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该装置设计结构合理、节省材料、冲压精度较高,满足了企业的较高生产率的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制造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的投入;同时本发明操作简单,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第一模座、2-第一垫板模块、3-第一夹板模块、4-第一模板模块、5-第一脱板模块、6-第二脱板模块、7-第二模板模块、8-第二夹板模块、9-第二垫板模块、10-第二模座、11-导柱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一种上打杆退料型复合模具,包括第一模座1、第一垫板模块2、第一夹板模块3、第一模板模块4、第一脱板模块5、第二脱板模块6、第二模板模块7、第二夹板模块8、第二垫板模块9、第二模座10和导柱模块11;第一模座1下方设置第一垫板模块2;第一垫板模块2下方设置第一夹板模块3;第一夹板模块3下方设置第一模板模块4;第二脱板模块6设置在第一模板模块4中间内部;第二脱板模块6下方设置第二模板模块7;第二模板模块7下方设置第二垫板模块9;第二夹板模块8设置在第二垫板模块9中间上方,并位于第二脱板模块6和第二模板模块7内部中间;第二垫板模块9下方设置第二模座10;导柱模块11设置在第二垫板模块9一侧上方,并贯穿第二脱板模块6和第二模板模块7。
优选的第一模座1、第一垫板模块2、第一夹板模块3、第一模板模块4、第一脱板模块5、第二脱板模块6、第二模板模块7、第二夹板模块8、第二垫板模块9、第二模座10和导柱模块11均通过螺杆固定。
优选的导柱模块11一端贯穿第二脱板模块6和第二模板模块7并凸出第二脱板模块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96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靶基因相关miRNA的回收和鉴定方法及试剂盒
- 下一篇:河道漂浮物清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