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寡肽的鲟鱼软颗粒配合饲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9441.0 | 申请日: | 2013-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康;黄薇;余华;田宝玉;倪金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4;A23K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寡肽 鲟鱼 颗粒 配合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配合饲料领域,尤其涉及鲟鱼软颗粒配合饲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水产饲料主要蛋白源的鱼粉需求量不断加大,造成供需紧张,价格逐年攀升。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加大对新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外,合理利用蛋白资源,实现日粮的进一步平衡配制,提高现有蛋白原料的利用率,减少盲目浪费也至关重要。
我国鲟鱼养殖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鲟鱼养殖已经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鲟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也带动了鲟鱼饲料工业的发展,鲟鱼饲料也从养殖早期使用鲑科鱼类饲料逐渐发展为鲟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以及粉状配合饲料。但目前我国鲟鱼饲料利用率不高,含有较多蛋白质的营养物质残渣排出体外后,造成大量微生物滋生,污染了环境,又极易引起病害。为了防止发病,大部分养殖户采用大量换水来挽救生态环境的恶化,既消耗宝贵的水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开发新的饲料蛋白源,生产出营养均衡且成本较低的安全、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鲟鱼配合饲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使用寡肽产品代替部分普通鱼粉可以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减少水体污染。同时具有抗菌活性的小肽能抑制和杀灭动物体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有利于净化养殖环境和维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生产寡肽产品的原料源广泛以及人们对寡肽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认识的加深,使得寡肽产品在水产饲料领域已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已有多种鱼类配合饲料使用寡肽产品。因此,寡肽产品在鲟鱼饲料产业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含寡肽蛋白的鲟鱼配合饲料,相对于其它鲟鱼饲料,寡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鱼粉用量明显减少,同时寡肽蛋白能减轻鱼体肠道负担、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鲟鱼的生长,且软颗粒水中稳定性适中,养殖效果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富寡肽鲟鱼软颗粒配合饲料,由粉状饲料加水和鱼油搅拌均匀后,用软颗粒饲料机制造而成;所述的粉状饲料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
以重量百分比计:
脱脂鱼粉 20%~30%
寡肽鱼溶粉 3%~5%
寡肽豆粕 20%~40%
羽毛肽粉 8%~12%
α-淀粉 8%~12%
膨化大豆 3%~8%
膨化玉米 5%~10%
啤酒酵母 3%~5%
矿物质 1%~3%
渔用多维 0.1%~0.3%
氯化胆碱 0.2%~0.5%
磷酸二氢钙 1%~3%
所述的粉状饲料的组分中还包含有卵磷脂,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2%。
所述的粉状饲料的组分中还包含有食盐,其重量百分含量为0.4%。
所述的粉状饲料的组分优选为以下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
脱脂鱼粉 20.5%
寡肽鱼溶粉 5%
寡肽豆粕 26%
羽毛肽粉 9%
α-淀粉 12%
膨化大豆 7%
膨化玉米 8%
啤酒酵母 5%
矿物质 2%
渔用多维 0.2%
氯化胆碱 0.4%
磷酸二氢钙 2.5%
卵磷脂 2%
食盐 0.4%
所述的加水量为粉状饲料重量的25~40%wt,加鱼油量为粉状饲料重量的3~8%wt。
所述的加水量优选为粉状饲料重量的30%wt,加鱼油量优选为粉状饲料重量的5%wt。
其中,脱脂鱼粉主要提供蛋白源与能量。由于鲟鱼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而普通鱼粉的黏弹性差又无法满足工艺要求,通常鲟鱼饲料主要以高品质的鱼粉(蛋白质含量高、新鲜度好、黏弹性强)为原料,占重量百分含量50%~60%。由于高品质的鱼粉资源严重匮乏,价格高达16000元/吨,本发明中的鱼粉含量为20%~30%,显著降低了饲料成本;当其含量小于20%时,鲟鱼摄食明显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9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