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并行编码译码的循环汉明码的纠错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6833.1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9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赵发展;韩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10 | 分类号: | G06F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并行 编码 译码 循环 汉明码 纠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纠错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并行编码译码的循环汉明码的纠错方法。
背景技术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是一种高效的纠错码,其循环编码和译码特点使其在提高通信、自动控制和存储器的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的CRC编码译码是采用串行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案的编码译码所需电路很小,但是编码译码时间却依赖于时钟周期和码字长度,因此在对电路速度要求极高的场合显得不适用。
(22,16)Hsiao码是一种常用的线性分组码,能够纠正一个错误并且检测两个错误的纠错码(SECDED)。通过其相应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可以设计出相应的并行组合译码电路,从而大大缩短了编码译码时间。但是(22,16)Hsiao码需要6个冗余校验位,增加了SRAM和寄存器外围EDAC电路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并行编码译码的循环汉明码的纠错方法,用于提高编码译码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并行编码译码的循环汉明码的纠错方法,包括:
获取串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编码电路的五个寄存器中的数据之间的递推关系式:
其中,s0i+1表示输入第i+1个数据后寄存器s0里面的值,s1i+1表示输入第i+1个数据后寄存器s1里面的值,s2i+1表示输入第i+1个数据后寄存器s2里面的值,s3i+1表示输入第i+1个数据后寄存器s3里面的值,s4i+1表示输入第i+1个数据后寄存器s4里面的值;s0i表示输入第i个数据后寄存器s0里面的值,s1i表示输入第i个数据后寄存器s1里面的值,s2i表示输入第i个数据后寄存器s2里面的值,s3i表示输入第i个数据后寄存器s3里面的值,s4i表示输入第i个数据后寄存器s4里面的值;ui+1表示输入的第i+1个信息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6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