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MP的连续节能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45852.2 | 申请日: | 2013-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1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兴龙;徐宜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07/267 | 分类号: | C07D207/267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宋玉霞 |
| 地址: | 25190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mp 连续 节能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为丁二醇制备GBL/NMP的连续节能生产方法,具体为一种NMP(N-甲基吡咯烷酮)的连续节能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GBL焦油化学名称γ-丁内酯(GBL)。
γ-丁内酯(GB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中间体,也是一种性能良好、溶解性强、电性能好、稳定性高、无毒、使用安全的高沸点溶剂,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发明中γ-丁内酯主要作为中间体生产N-甲基吡咯烷酮(NMP)。
NMP化学名称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
N-甲基吡咯烷酮(NMP)是一种高沸点、环保型的优良溶剂,具有粘度低,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极性高,挥发性低,能与水及许多有机溶剂无限混溶等优点。N-甲基吡咯烷酮市场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锂电池、线路板、绝缘材料、石化、医药、农药、清洗、高分子等行业。
目前的工艺整套流程分为多个工段,为间歇性生产。人员配比高,能耗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低。在反应中都是GBL和40%的一甲胺水溶液生产NMP,这样产生很多废水,并且热量消耗大,反应产生的废水无法回收利用,造成原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其中,GBL粗品精馏以前采用间歇式装置,将精馏分为两个工段完成,即负压工段,精馏工段。负压工段:粗品进料至负压塔,脱低沸后干品下料至干品罐。精馏工段:干品从干品罐中由泵打入至精馏塔再脱高沸。
也有实验室用GBL 和一甲胺纯品生产NMP的报道,由于一甲胺纯品闪点低,属于易燃易爆品,而反应又是个高温过程,此方法安全性不高。NMP生成中有水产出,反应后产生大量的含有一甲胺的废水,而此方法无法回收这些废水,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并且在污水处理上要求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NMP(N-甲基吡咯烷酮)的连续节能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NMP的连续节能生产方法,包括内酯工段和烷酮工段,其步骤为,其中所述的内酯工段为:丁二醇预热后与加热后的氢气同向进入汽化器,氢醇摩尔比10:1-5:1;丁二醇完全汽化后进入过热器,再进入反应器在铜基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反应器的温度220-250℃,压力:0.06-0.09Mpa;生成的丁内酯和氢气的混合气先通过换热器,再进入冷凝器冷凝后冷却至40-80℃,进GBL粗品罐;不凝气送至氢气循环;粗品罐内的丁内酯由泵送至负压塔脱低沸和水得干品GBL,干品GBL由真空抽入精馏塔脱高沸后经冷凝后送至GBL精品罐;
所述的烷酮工段为:GBL精品与质量浓度为40%一甲胺溶液混合后进入烷酮反应床,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充分反应产生NMP粗品,其中反应温度为265-285℃,反应压力为6.5-8.0MPa ,得到的NMP粗品再进入常压塔闪蒸去水分和一甲胺,成半干品进NMP粗品罐,一甲胺和水分由塔顶排出经冷凝后进甲胺回收罐后由泵送至甲胺分解塔处理,所述的甲胺重新用于参与反应,半干品NMP由泵送至负压塔,脱低沸成干品NMP,水和低沸物由塔顶排出经冷凝进回水罐再由泵送回常压塔循环,干品NMP经真空抽入精馏塔,脱高沸后经冷凝后进NMP精品罐。
其中,所述的铜基催化剂为Cu-Zn/AL2O3。
在烷酮工段中,GBL精品与质量浓度为40%一甲胺溶液按体积比1:1.1混合后进入烷酮反应床。
在烷酮工段中,甲胺分解塔顶出来的甲胺气体,在一级吸收器内,通过循环吸收,再将一级吸收器内的溶液送至二级吸收器,并在二级吸收器内与纯一甲胺配制出40%的甲胺溶液,然后用于反应。
在所述的内酯工段中,负压塔的压力为-0.072/-0.070MPa,温度为170℃/95℃。
在所述的内酯工段中,精馏塔的压力为-0.089/-0.085 MPa,温度为140℃/120℃。
在烷酮工段中,负压塔的压力为-0.065/-0.028MPa,温度为165℃/85℃。
在烷酮工段中,精馏塔的压力为-0.089/-0.085 MPa,温度为145℃/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