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筒状气体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5152.3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洪祥;吕大兵;朱远见;王素蓉;黄继磊;仰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气体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筒状气体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对动物进行试验研究时,为避免动物与实验人员的直接接触,通常是将动物置于隔离器中。为了保证动物在隔离器中的良好环境,需要及时地对隔离器中的气体进行净化后排出。传统的净化器中,对气体的过滤过程中均是平面状的过滤网来进行过滤,这样待过滤的气体与过滤网的接触面积较小,过滤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筒状气体净化器,从而提高气体的净化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筒状气体净化器,所述净化器包括中空状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筒体的进风口处固定地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具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呈放射状地分布在所述筒体的进风口上,多个所述支撑杆将所述进风口分隔成多个相间隔的口部,所述筒体的筒腔中设有多个袋式过滤网,所述袋式过滤网的个数与所述口部的个数相一致,所述袋式过滤网的开口边缘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口部的边缘上。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紫外灯。
优选地,所述筒体为中空圆柱体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高效筒状气体净化器,其中通过采用中空状筒体,并在筒体的筒腔中设置多个袋式过滤网,筒体的进风口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具有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支撑杆,袋式过滤网的袋口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架与相应的进风口边部上,这样多个袋式过滤网在筒体的筒腔中呈类似于人体小肠的结构分布,待净化的气体在筒体筒腔中于袋式过滤网的接触面积大、在有效通道内阻力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该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净化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的筒状气体净化器,该净化器包括中空状的筒体1,该筒体1为中空圆柱体,筒体1的上端设有进风口,其下端设有与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口,筒体的进风口处固定地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上具有多个支撑杆21,这些支撑杆21呈放射状地分布在筒体1的进风口上,即这多个支撑杆21的一端从进风口的中心向外发散,支撑杆21的另一端相间隔地设置在筒体1的周向边部上。这多个支撑杆21将进风口分隔成了多个相间隔的口部22,每个口部22即为相邻的两个支撑杆21与筒体1上进风口的边部围设形成的大致呈扇形的区域。筒体1的筒腔中设有多个用于对待净化气体进行过滤的袋式过滤网3,该袋式过滤网3的个数与口部22的个数相一致,每个袋式过滤网3的开口边缘对应地设置在口部22的边缘上。这样,当该筒状气体净化器用于对待净化气体进行净化处理时,待净化气体从多个口部22进入袋式过滤网3,经袋式过滤网3过滤后从出风口排出,这样便实现了对待净化气体的净化。多个袋式过滤网3在筒体1筒腔中形成类似人体小肠的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净化器中的过滤网,袋式过滤网3与待净化气体与的接触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增加,待净化气体在有效通道内阻力较小,提升了该净化器对待净化气体的净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多个紫外灯4,该紫外灯4发出的紫外线透过袋式过滤网3能够对筒体1筒腔内的气体进行杀菌和消毒,同时紫外灯4发出的紫外线能够使得空气中的氧气变为臭氧,臭氧渗透到袋式过滤网3中也能够对筒腔中的气体进行杀菌处理,提升了待净化气体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示,本发明的高效筒状气体净化器,其中通过采用中空状筒体1,并在筒体1的筒腔中设置多个袋式过滤网3,筒体1的进风口上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上具有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支撑杆21,袋式过滤网3的袋口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架2与相应的进风口边部上,这样多个袋式过滤网3在筒体1的筒腔中呈类似于人体小肠的结构分布,待净化的气体在筒体1筒腔中于袋式过滤网3的接触面积大、在有效通道内阻力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该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