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更换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3731.4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贺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42;H01M10/0525;H01M2/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电极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更换极片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采用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紧密堆叠的结构。其中隔膜浸润电解液,与正极、负极构成完整的化学体系。电池达到寿命终点时被完全废弃。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容量衰减速度和寿命不完全相同,电池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正极和负极寿命较短者,因此寿命较长者没有得到完全利用。废弃锂离子二次电池回收利用尚未普及,电池的紧密堆叠结构造成一定资源浪费。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紧密堆叠结构中隔膜浸润电解液,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将使电池内的压力增大,但电解液无法排出,压力持续增大将导致安全事故。部分锂离子二次电池能够在内部压力达到限值时将气体排出,但排出电池外的气体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同样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在极片间设置空间能够更换极片,充分利用不同电极的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增加副仓,电池压力增大时将极片间的电解液通过电解液通道排出至副仓,电解液不再与极片接触,从而切断电池内的化学反应,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法实现以上目的。
1. 本发明中所有极片可与电池电极分离,极片之间设计空间,并非紧密堆叠,从而可以更换极片,当寿命较短的极片到达寿命终点时更换新极片,未更换的极片经过一定处理后可以继续使用,通过大部分组件的重复使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
2. 极片之间设置空间,当电池发生异常内部压力增大到一定限度时,电解液通道将打开并将极片间的电解液排出至副仓。电解液排出能够降低电池内的压力,并切断电池的化学反应,防止压力持续增大,提高电池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更换极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结构示意图。外壳3容纳所有电池组件;电池正极1和所有正极极片2连接,电池负极9和所有负极极片7连接,所有极片位于电解液液面8以下;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7间是空间5,空间5充满电解液,电解液通道6控制空间5与副仓4的通断。
图2是外壳内的压力增大到限值电解液通道打开排出电解液时的示意图。电解液通道6打开,空间5的电解液被排入副仓4,电解液液面8下降至所有极片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较多采用石墨材料,正极较多采用锰酸锂、三元和磷酸铁锂材料。本发明采用石墨材料作为负极,磷酸铁锂材料作为正极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负极极片7、空间5、正极极片2被依次设置在外壳3内,中间以多孔板间隔,允许电解液通过。所有正极极片2可从电池正极1分离,所有负极极片7可从电池负极9分离,由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间增加了空间5,不会妨碍临近极片的移动,因此能够更换。磷酸铁锂材料结构稳定,石墨副反应较多,因此负极容量衰减速度高于正极。电池寿命取决于负极寿命,当负极寿命达到终点时,正极仍可继续利用。此时,将电池放电至下限电压,取出全部负极更换全新负极,补充电解液后对更换负极的电池进行预充化成,电池便可继续投入使用。更换负极后的电池略低于第一次出厂的初始容量,第一次出厂后可更换负极不少于3次。
电池使用中发生异常导致热失控时,电解液通道6在外壳内的压力增大到限值时将打开,空间5内的电解液将通过电解液通道6被排入副仓4,直至电解液液面8降低至所有极片以下,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停止,避免压力继续增大造成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贺,未经李大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37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碰撞盒和保险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回收蜡除水工艺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