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41715.1 | 申请日: | 2013-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邵涛;李文峰;高迎慧;章程;黄伟民;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M9/06 | 分类号: | H02M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微秒 脉冲 高压电源 | ||
1.一种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高压电源包括主电路系统(110)和控制系统(100);主电路系统(110)完成各级电源模块的储能充电,各级电源模块在控制系统(100)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完成对负载放电,输出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控制系统(100)产生电平信号,电平信号传递到主电路系统的开关驱动电路,产生驱动控制信号,从而控制主电路系统的开关的开通关断,在主电路系统的末端获得脉冲输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路系统(110)包括交流电源系统(111)、交流调压器(112)、开关驱动电路(118)、多级电源模块(120)和负载匹配电阻(116);所述的交流电源系统(111)与交流调压器(112)的原边输入端连接;交流调压器(112)的副边输出作为多级电源模块(120)的各级电源模块的输入,与多级电源模块(120)中的隔离变压器(201、211、221)的原边输入端连接;多级电源模块(120)与负载匹配电阻(116)连接;多级电源模块(120)由多个单级电源模块串联组成,在开关驱动电路(118)产生的驱动信号控制下对负载匹配电阻(116)放电,在负载匹配电阻(116)的两端获得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该脉冲高压波形由多个单级电源模块叠加产生。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电源模块(120)由第一单级电源模块(113)、第二单级电源模块(114)、第三单级电源模块(115)串联构成;每个单级电源模块均包括隔离变压器、整流模块、电容器、续流二极管和开关;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接在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两端,整流模块的输出端接在电容器两端,电容器和续流二极管、开关串联。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单级电源模块(113)中,第一隔离变压器(201)的副边连接在第一整流模块(202)输入端的两端,第一整流模块(202)的输出端接在第一电容器(203)的两端,第一电容器(203)和第一续流二极管(204),以及第一开关(205)串联;所述的第二单级电源模块(114)中,第二隔离变压器(211)的副边连接在第二整流模块(212)输入端的两端,第二整流模块(212)的输出端接在第二电容器(213)的两端,第二电容器(213)和第二续流二极管(214),以及第二开关(215)串联;第三单级电源模块(115)中,第三隔离变压器(221)的副边连接在第三整流模块(222)输入端的两端,第三整流模块(222)的输出端接在第三电容器(223)的两端,第三电容器(223)和第三续流二极管(224),以及第三开关(225)串联。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100)包括程控脉冲发生器(101)、同步控制系统(102)、延时控制系统(103)和辅助供电系统(104);程控脉冲发生器(101)的输出端分别和同步控制系统(102)的输入端、延时控制系统(103)的输入端连接,辅助供电系统(104)中的独立供电输出端分别与同步控制系统(102)、延时控制系统(103)中的供电端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性微秒脉冲高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控制系统(102)包括第二程控脉冲发生器(400)、第四电-光转换模块(410)、光分路器(401)、第四光-电转换模块(402)、第五光-电转换模块(412)、第六光-电转换模块(422)和第四开关驱动模块(403)、第五开关驱动模块(413);第二程控脉冲发生器(400)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光转换模块(410)的输入端,第四电-光转换模块(410)的输出端连接光分路器(401)的输入端,光分路器(4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三个光-电转换模块(402、412、422)的输入端;第四光-电转换模块(40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开关驱动模块(403)的输入端,第五光-电转换模块(41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驱动模块(413)的输入端,第六光-电转换模块(422)的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驱动模块(423)的输入端,第四开关驱动模块(403)、第五开关驱动模块(413)和第六开关驱动转换模块(423)的输出端和主电路系统(110)的开关驱动电路(11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7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