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木结构木塑复合板材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1594.0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宏;唐伟;王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结构 复合 板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木结构木塑复合板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可生物降解的优势,作为工程材料在房屋、桥梁、车船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木材资源短缺和材质的下降,现今难以获得高强重比、低成本、大幅面的木质建筑材料。但我国拥有丰富的竹材资源,竹子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且许多力学和理化性质优于木材,在南方地区是传统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房屋、简易桥梁等设施。竹子中空,具有强重比极高的优势。但细小的竹竿无法作建筑材料使用,一般用来扎篱笆、晾衣杆等。有的竹子种类本身也不能生长为大直径材,加工利用都受限制。
目前,竹材人造板的加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必须将圆形的竹筒压溃或者剖分开来,然后刨切成扁平状再进行后续加工。2)将径级较大的竹子旋切成竹单板条,再拼接成大幅面单板用来制造胶合板。3)竹子表面的竹青、竹黄含有脂肪、蜡、硅等成分,与极性的热固性树脂难以交联固化,需要进行化学处理或物理切削去掉竹青竹黄。4)竹子与热塑性塑料复合制造板材时,必须先将竹子加工成粉末或细小纤维,再与塑料颗粒混配、熔融复合、挤出成型、冷却成条状型材。竹材材质坚硬,上述加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动力,工序繁琐,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大幅面优质木质建筑材料短缺、竹材人造板加工工艺繁琐、成本高以及木/塑板材幅面小的问题,而提供仿木结构竹塑复合板材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仿木结构木塑复合板材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板坯铺装:在模具底层铺撒一层塑料粉末,然后在上面平铺一层竹竿,在竹竿上再铺撒塑料粉末;继续在上面铺摆竹竿,然后再铺撒一层塑料粉末;
二、重复步骤一的操作直至板坯厚度为10~60mm;
三、预热:将步骤二铺装了板坯的模具放在130℃~140℃温度下预热,使板坯内外都升温至130℃~140℃后,盖上模具盖;
四、热压成型:将步骤三预热过的模具在温度为160℃~185℃、压力为1.5~3MPa的条件下,按照每毫米板坯热压1.2~1.8min进行热压;
五、脱模:将步骤四热压后的模具冷却55℃以下,然后脱除模具,即得仿木结构木塑复合板材。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适合的非极性热塑性树脂,采用简单的加工工艺即可制造出强重比高的建筑材料,性能优于现有的木/塑复合材料,可替代高强度的木材加以应用,且成本低廉。
本发明模拟天然木材的生物构造,制备具有孔状结构、孔壁坚硬、单元孔柱紧密粘结的新型材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品幅面较大、密度低、力学性能高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木材容易产生干缩湿胀的缺点。
选用直径5-20mm的细竹竿作为支撑结构,竹竿具有中空结构,竹壁坚硬,在本发明中起到类似木材细胞的作用;选用粉末状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作为基体树脂,将竹竿粘连到一起,起到类似粘结木材细胞的木质素的作用。竹竿表面的竹青含有蜡质成分,极性低,渗透性差,与塑料的相容性好于木材。为提高结合复合板材强度,可在塑料中添加占塑料量3-6%的偶联剂,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或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仿木结构板材的横断面图,其中,图中的代表竹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仿木结构木塑复合板材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板坯铺装:在模具底层铺撒一层塑料粉末,然后在上面平铺一层竹竿,在竹竿上再铺撒塑料粉末;继续在上面铺摆竹竿,然后再铺撒一层塑料粉末;
二、重复步骤一的操作直至板坯厚度为10~60mm;
三、预热:将步骤二铺装了板坯的模具放在130℃~140℃温度下预热,使板坯内外都升温至130℃~140℃后,盖上模具盖;
四、热压成型:将步骤三预热过的模具在温度为160℃~185℃、压力为1.5~3MPa的条件下,按照每毫米板坯热压1.2~1.8min进行热压;
五、脱模:将步骤四热压后的模具冷却55℃以下,然后脱除模具,即得仿木结构木塑复合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塑料粉末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其中,塑料为回收的塑料或原生塑料,塑料粉末的粒径为40~120目。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