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0914.0 | 申请日: | 201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忠;徐建锋;胡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力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暖炉。
背景技术
一般市面上家用取暖炉一般非常原始,燃烧效率不高,需人工照看且需要频繁加料,使用不安全,而设计高档一点的取暖炉也存在着对燃料品质要求比较高,每使用完一次后仍需要清理炉灰,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等缺陷,例如公开(公告)号为CN101363619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取暖炉,它有倾斜的送料机构,燃烧盒,热交换管等,送料机构将木屑颗粒燃料输送到顶部,正好自由落到燃烧盒烧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由排热风机经热交换管吹出,加热室内,废气则由排烟风机排出。
此外,目前在市场上的取暖炉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燃烧室容易结渣,影响使用时间及燃烧效果,下次使用时必须清理等不足,要么只能烧煤,同时也存在燃料使用范围比较小要么只能烧高品质纯木屑颗粒,可使用燃料品种较少, 特别是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当下,木屑颗粒原料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现有的颗粒燃料取暖炉安全隐患不能完全根除,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壁炉在正常工作时,火焰有可能通下料口回火到送料机构,点燃送料机构内的燃料,引发火灾;另外现有的取暖炉,在使用一次后都必须要清理燃烧室内存在的灰渣,不然会造成下次使用时点火失败,或燃烧效率低下,增加了人工清理工作量,清理时容易造成大量灰尘在室内,影响人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暖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暖炉,包括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间隔出料箱和取暖室,料箱位于取暖室后侧,取暖室底部设有燃烧室,壳体内料箱底部与燃烧室之间设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电机、与燃烧室连通的导料管、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位于导料管内,送料螺杆伸出导料管外一端与送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电加热棒,其上端设有坡状导板,坡状导板上设有若干导风小孔,所述燃烧室下方设有炉灰盒,隔板后侧与料箱之间设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末端设有排烟风机,导料管下部设有导风管,导风管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其另一端与排烟管道连通,取暖室前端上部设有出风口,料箱和取暖室下方设有导风管道,壳体外设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道连通。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隔板由间隙设置的炉体分隔板和隔热板构成,所述排烟管道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取暖室上部设有与料箱连通的送料腔,送料腔内设有送料盒。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料箱底部设有送料装置一侧设有下料摆动装置,下料摆动装置包括限位行程拨板、与送料电机输出轴端连接的驱动凸轮、设置于料箱出料口的滑动盖板、回转轴、拨板,拨板上端与滑动盖板端部连接,其下端与回转轴径向连接,回转轴伸出壳体外一端与限位行程拨板连接,限位行程拨板与驱动凸轮径向滑动连接。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取暖室前端设有炉门,炉灰盒前端设有炉灰门。
对于本发明的一种优化,所述导风小孔的直径为2mm-8mm。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可使用不同燃料,使用时不需要经常清理燃烧室残存的灰渣;通过送料电机驱动送料螺杆将料箱内的生物燃料顺着导料管送入燃烧室内,通过启动电加热棒,点燃燃烧室内燃料,外界的自然风由散热风机送入取暖室内,并通过排烟风机将烟气由导风管从燃烧室上导风小孔排出炉体外,并且空气的流通,即排烟过程,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并且所述排烟管道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从而将烟气中的热量再次被炉体分隔板吸收,而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的导料管,在排烟过程中,其间接的对导料管中的燃料进行烘烤,从而保证燃料能够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取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料装置、下料摆动装置、排烟管道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力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力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0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