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T91钢老化评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0618.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万强;杨兵;王如意;刘辉东;陈燕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2 | 分类号: | G01N1/32;G01N23/225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透射 电子显微镜 t91 老化 评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老化评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T91钢老化状态评级办法。
背景技术
T91作为新型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代表钢种,广泛应用于超临界机组锅炉过热器管、再热器管等关键部件。实际应用和模拟实验表明T91钢在高温高压下长期服役后,微观组织和结构会发生退化,蠕变强度急剧下降,使得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其中微观组织变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晶粒长大:长时间服役使得钢中的细小晶粒随时间而逐渐长大,晶粒长大使得晶界减少,强度下降,力学性能降低;2)马氏体板条宽化:宽化的马氏体板条减少了板条界与板条束的强化效果;3)位错密度减小:长时间运行,在应力作用小,位错将发生移动,不具有颗粒钉扎作用的位错(自由位错)会逐渐移动,发生聚集,聚集后的位错形成亚晶界,使得位错密度下降,位错强化作用下降;4)M23C6(M=Cr)碳化物粗化聚集。
M23C6在原始试样中为细小弥散分布,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是T91钢具有优秀强度的主要原因;但M23C6相在应力与高温下并不稳定,原有的细小碳化物融合形成大颗粒,同时,合金元素Cr会经过扩散由基体进入析出相,逐渐长大。该析出过程使得基体中合金元素减少,合金元素在基体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同时M23C6碳化物颗粒为硬脆相,一定尺寸的碳化物颗粒汇成裂纹源和蠕变孔洞产生处。因而由扩散完成的颗粒长大过程减弱了基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也为裂纹及蠕变孔洞提供了起源,成为材料脆断的主要原因。T91钢的优良高温力学性能源于其微观结构中的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弥散强化作用。
弥散强化主要依赖于强化相M23C6碳化物和MX(M=Nb或V,X=C或N)碳氮化合物的析出。研究表明,M23C6相中的Cr其生成热较低,因而为不稳定相;而MX为V或Nb形成相,从热力学上更为稳定。透射电镜能谱表明随着时间延长,M23C6相尺寸和成分均发生明显变化。近年来,有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定量的方法研究T91钢老化,发现M23C6碳化物颗粒尺寸随老化变化明显,同时引起力学性能的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导致T91钢的使用寿命减短。评估T91钢的使用寿命,对于使用T91钢的管道的更换及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能为电厂减少事故,节省检修成本。
当前采用的T91钢寿命评估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量金相法,依据Ostwald熟化公式计算T91钢的已使用时间及剩余寿命;第二种方法是采用Larson-Miller参数法评估T91钢使用寿命。这两种方法分别从T91钢组织改变的微观表征与宏观表现方面预测管道寿命。依据上述两种寿命评估方法可知,碳化物颗粒的尺寸分布能够很好地用于评定T91钢的老化程度。利用碳化物颗粒尺寸分布,与原始试样对比,进行分级评定。按级评定老化程度能直观提供钢材使用情况,为部件检修单位提供直接依据。
当前老化状态评级办法都是以碳化物定量金相法为基础,一种是基于颗粒平均尺寸进行评级,另一种是利用碳化物颗粒占图片面积的比例进行评定。评定依靠待评定试样的一组SEM(扫描电镜)图,采用比较平均值的办法进行。该老化状态评级办法简单且成本低廉,但却存在如下问题:
1)定量时准确性不佳:采用SEM图进行二值化处理时,扫描图中碳化物与基体之间的衬度不会十分明显;另外当碳化物在晶界处聚集明显时,难以区分聚集的多个颗粒,因此,二值化处理时,很难做到只对碳化物颗粒进行二值化,因而产生错误统计以及遗漏统计的问题,使得统计结果不准确。
2)定量对象不准确:实验研究表明粗化聚集主要表现于晶界处碳化物,晶内碳化物一般相对稳定,上述方法未区分晶界处和晶内碳化物,对晶界处和晶内碳化物进行笼统统计,不能针对性能下降的直接原因进行统计处理,导致定量对象不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0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防腐抗垢的高效烟气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