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材料填充的叶轮机械叶栅系统反求成型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39142.9 | 申请日: | 2013-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魏巍;刘博深;闫清东;刘城;范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F04D29/26;F01D5/00;B29C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材料 填充 叶轮 机械 系统 成型 | ||
1.一种基于混合材料填充的叶轮机械叶栅系统反求成型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在流道内壁的两个相对面上各标识一条边界线,所述两条边界线形成的平面为边界面;
当需要获得叶片非工作面的结构数据时,所述边界面平行于叶片非工作面,其中流道内部叶片非工作面与边界面之间的区域为反求成型流道空间,边界面与叶片工作面之间的区域为非反求成型流道空间;
当需要获得叶片工作面的结构数据时,所述边界面平行于叶片工作面,其中流道内部叶片工作面与边界面之间的区域为反求成型流道空间,边界面与叶片非工作面之间的区域为非反求成型流道空间;
步骤2、填充粘土:所述粘土为与硅胶不发生化学反应,塑性指数大于10,且比重在0.2-0.3之间的粘土;依据步骤1划分的流道空间,将粘土填充于非反求成型流道空间内;
步骤3、填充硅胶:所述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大于55HA的硅胶,填充硅胶前封堵住流道,并在流道顶部预留填充口,将未固化的液态硅胶从填充口填充至反求成型流道空间内,保证液态硅胶充满整个反求成型流道空间;
步骤4、依据所选择硅胶的固化条件对反求成型流道空间内的硅胶进行固化;所述固化条件为所选择硅胶在设定温度下的固化时间;
步骤5、固化完成后,解除步骤3中对流道的封堵,沿填充方向施加作用力,将反求成型流道空间中的模型推出,得到叶栅系统的硅胶模型;
当所述反求成型流道空间为叶片非工作面与边界面之间的区域时,得到的硅胶模型能够展示叶轮的内环流道面、外环流道面和叶片非工作面;
当所述反求成型流道空间为叶片工作面与边界面之间的区域时,得到的硅胶模型能够展示叶轮的内环流道面、外环流道面和叶片工作面;
步骤6、扫描步骤5中得到的叶栅系统的硅胶模型,获得叶栅系统中内环流道面、外环流道面、叶片非工作面和叶片工作面的结构数据,实现对叶栅系统的反求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材料填充的叶轮机械叶栅系统反求成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为导热灌封胶;所述粘土为超轻纸粘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材料填充的叶轮机械叶栅系统反求成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常温条件下固化8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材料填充的叶轮机械叶栅系统反求成型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反求成型流道空间的厚度尺寸与所述流道沿周向的最短距离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91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