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控制十字路口车辆防撞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8864.2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贾小云;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第五思军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控制 十字路口 车辆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具体涉及信号控制十字路口车辆防撞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发生在十字路口的事故类型众多,其中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通事故更为普遍,并且夜晚的事故率更高。这类事故一般都伴随着交通违章,主要表现为闯红灯和超速行驶。
我国目前对于十字路口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方面;(2)交通标志标线方面;(3)信号控制措施。
但上述措施发挥作用都要依赖于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这个前提,对于抱有侥幸心理的驾驶员,并不能发挥作用。例如夜晚车流量较少的时候,驾驶员超速、闯红灯的现象会明显增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及时采集信息反映当时车辆通行情况并及时通过画面显示,向其他进口道上安全行驶的车辆进行预警,从而减少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本发明设计合理,其在现有的车辆测速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防碰撞预警功能,是对交通灯的有效补充,且只有在可能的碰撞被检测到才进行预警提示,这样对道路使用者的预警效果更好,对降低十字路口的事故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信号控制十字路口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包括:
一信息采集模块,一事故判断模块以及一事故预警模块,所述事故判断模块分别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所述事故预警模块连接;
一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当前车辆的测试位置的行驶速度,
一事故判断模块,通过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测试位置的行驶速度,通过与事故设定临界速度比较,一旦超出事故设定临界速度,则响应事故预警模块,
一设置预警位置的事故预警模块,通过设置道路上的画面显示装置提示驾驶员未知路段的实时信息。
优选的,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用设置道路内的地感线圈或微波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微波检测器的安装方式为侧向安装。
优选的,所述画面显示装置为LED电子显示屏和/或灯光闪烁LED电子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画面显示装置提醒方式为动画和/或文字的方式。
优选的,测速位置与预警位置间的距离 ,其中系统反应时间;
驾驶员从发现预警装置,到识别预警内容的反应时间;
车辆到达预警位置前,因视野限制不能看到预警装置的位置到预警装置间的距离;
道路上的最高限速为。
优选的,预警位置到“最危险点”间的距离:,其中车辆到达预警位置前,因视野限制不能看到预警装置的位置到预警装置间的距离;
为道路上的最高限速;
为车辆的安全速度;
为车辆的最大减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系统针对交通事故多发的城市十字路口,提出使十字路口各个进口道交通信息共享,能及时有效地将十字路路口的交通隐患以预警的方式告知驾驶员,是对交通灯的有效补充,对降低十字路口的事故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利用现有检测器件通过对十字路路口各个路段的闯红灯车辆车速的实时检测,利用单片机对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并对可能发生相撞的车辆做出正确判断,通过LED电子显示屏以及灯光闪烁装置进行事故预警,及时对驾驶员提示未知路段的实时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碰撞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应用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附图1,系统结构介绍:以双向十字路口为例,车辆在十字路口内可能的碰撞位置为十字路口内四个相交冲突点。以由东向西方向为例,该方向上的车辆可能与由南向北的车辆在P1点相撞,也可能与由北向南的车辆在P2点相撞,由于P1点位置是由东向西方向上车辆最早可能出现的相撞点,在此定义P1点为该方向上的“最危险点”。P2、P3、P4的定义与此类似。由东向西方向上的测速位置、预警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测速位置与预警位置间的间距为,预警位置与该方向上的“最危险点”之间的间距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