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电解精炼阳极板下沿等间距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38404.X | 申请日: | 2013-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3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桂生 |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116 云南省昆明市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精炼 阳极板 间距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间距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铜电解精炼阳极板下沿等间距固定装置,并且不影响阳极板的整体吊装入槽及阴极板的整体吊装插入吊出。
背景技术:
铜的火法冶炼历史悠久,而铜的工业电解精炼提纯阴极铜距今同样也有150多年历史,我国从上世纪30年代建有沈冶、昆冶等杂铜电解精厂,年产能几万吨,建国至80年代初发展到40万吨,进入改革开放更是飞速发展,至今产销能力已占全球1600万吨/年的一半以上。铜的火法精炼是矿铜(铜精矿)及杂铜经过粗炼、精炼、浇筑成可电解的阳极板后的最后一道提纯工序,此种工艺方法生产的阴极铜占全球总量的80%、湿法冶炼占20%。而在我国湿法冶炼占4%、火法占96%,因此是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工艺方法之一。铜冶炼发展到今天,除各种冶炼炉型的不断革新与技术进步外,电解精炼过程同样也步入精细的管理,上部吊耳间距及阳极板整理技术异级间距定位最小已到22—25mm,但是下部间距固定,由于安装、拆卸、吊装阳极板插入等影响,至今未见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铜电解精炼阳极板下沿等间距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平行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上设置了定位块,固定支架有可延伸至阳极板吊耳的紧固绳。定位块在固定条上等距离排列,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定位块的正面为“凹”字型。所用的材料强度要够,耐高温绝缘,耐腐蚀,如玻璃钢等。固定框架的使用除有个别阴极板要人工插入外,不影响阴极板的整体吊入和吊出。与适用材料无关的构成装置及技术原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应用能使铜阳极板在电解槽内同级之间上下做到平行等距,达到节电30—100kw.h/t铜的节电效果外,还可以减少防止由于阴极片在电解槽内的摆动,而导致的碰撞、短路、烧板现象,使槽面管理更简单,电效和产能得到提高。应用本发明后,阳极板入槽后均上下平行等间距,最大限度缩短异极间距,从而节电降耗,同时由于下沿绝缘夹的存在,还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防止因阳极板变形,下沿摆动造成的电解过程中的接触性短路烧板现象,大幅减少槽面管理难题之一。提高电效产能和产品质量。本发明除适用于铜火法电解精炼,还可用于湿法冶炼的铅阳极下沿间距固定,以及其它需要电解提纯的金属电解过程的所有阳极下沿间距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紧固绳,2为固定支架,3为定位块。图2为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可知,本发明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平行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上设置了定位块,固定支架有可延伸至阳极板吊耳的紧固绳。定位块在固定条上等距离排列,即相邻的两个定位块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定位块的正面为“凹”字型。所用的材料强度要够,耐高温绝缘,耐腐蚀,如玻璃钢等。固定框架的使用除有个别阴极板要人工插入外,不影响阴极板的整体吊入和吊出。与适用材料无关的构成装置及技术原理。工作时,固定块套入每一块阳极板下沿,个别因阳极板下沿间距不一致而套不到位的由人工微调,然后沿吊耳方向将紧固绳从两块阳极中穿过拉紧,锁止杆旋转横放两个吊耳之间锁死,完成每一块阳极板间距的固定定位,整个操作过程几分钟内完成,然后随吊装的阳极板一同吊装入槽,阴极片入槽时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人工置入有紧固绳横杆的空格,先要人工将横杆旋转与极面平行,放入阴极片后再回转横杆锁死。其余阴极片可整体一次吊装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桂生,未经胡桂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纳米管‑铜基复合粉体的电沉积制备方法
- 下一篇:门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