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8366.8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冀瑞卿;李玉;朱姝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杨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红汁乳菇 菌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汁乳菇属于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红菇目(Russulales)、红菇科、乳菇属(Lactarius)。其菌盖直径约30 - 100mm,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渐变,中部下凹或变脐状,菌盖边缘展平,呈浅漏斗状;菌盖表面光滑,湿润时油腻稍粘,无毛,淡红褐色至浅紫红褐色,有水渍状斑点、白色到浅黄色的条纹可形成同心环纹,偶有暗绿色斑点。菌肉幼时淡粉色,略白,后变橙红色,伤后变暗绿色。菌褶稍延生,分叉,密,幅窄,与菌盖同色,伤后变绿色。乳汁量少,血红色或暗红色,变色为暗绿色。孢子大小 7.4-9.3 ×5.6-7.2 μm,呈广椭圆形,表面有网纹和疣状颗粒,无色,但孢子印呈浅黄色。红汁乳菇是珍惜野生食用菌,与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但是将红汁乳菇与板栗进行人工菌根合成的技术尚未见诸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以人工合成的红汁乳菇菌根,方便菌根食用菌的人工栽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组织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红汁乳菇的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待所述PDA试管斜面培养基组织块儿上长出菌丝后,将所述菌丝的一部分转接到WAY试管上进行避光培养得到的纯净红汁乳菇菌丝,另一部分转通过液体培养得到红汁乳菇液体菌剂,最后一部分通过红汁乳菇的二级种培养,制得固体菌剂;
B、将上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分别接种到一年苗龄的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培育至少三个月,从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得到红汁乳菇菌根。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的包括:待WYA平板培养基长满红汁乳菇菌丝后,显然的也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再生菌种菌剂备用;但一般采用直径0.5cm的打孔器在WY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打孔,得到菌片,将菌片投入WY培养液中培养,在每250mLWY培养液中加入5-6个菌片,接种后静止24小时-48小时后,在温度为28℃,转速为160r/min的电子恒温震荡箱中,持续培养10天-15天后制得液体菌剂备用。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的还包括:待WYA试管斜面培养基长满红汁菇菌丝后,将其接种到二级种培养袋中培养制得固体菌剂备用。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PDA试管斜面培养基由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粉与水组成,其重量份分别为:
马铃薯为100份-200份,葡萄糖10份-20份,琼脂粉15份-20份,水500份-1000份。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WYA培养基由葡萄糖、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硫酸镁、盐酸硫铵素、琼脂粉与水组成,其重量份分别为:
葡萄糖800份-1000份,氯化铁1份-10份,氯化钠2份-10份,氯化钙3份-10份,磷酸二氢钾10份-100份,磷酸氢二铵10份-50份,硫酸镁10份-30份,盐酸硫铵素0.1份-1份,琼脂粉1000份-2500份,水500份-2000份。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WY试管斜面培养基由葡萄糖、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硫酸镁与盐酸硫铵素组成,其重量份分别为:
葡萄糖800份-1000份,氯化铁1份-10份,氯化钠2份-10份,氯化钙3份-10份,磷酸二氢钾10份-100份,磷酸氢二铵10份-50份,硫酸镁10份-30份,盐酸硫铵素0.1份-1份。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的包括:
B1、将板栗种子用0.3-0.5%高锰酸钾浸泡6-8小时表面消毒,之后无菌水洗涤至水无色,盛放在铺满脱脂棉的培养盘中,然后将所述培养盘放置于25℃的培养箱内培养2天,每间隔10小时-14小时用无菌水对培养箱进行保湿。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的还包括:
待所述步骤B1中70%以上的板栗种子裂口后,将所有板栗种子播种于装填有无菌培养基质的培养钵中,将培养钵放置于培养室内,所述培养室湿度为60%-75%,温度为20℃-25℃,并且每间隔5天-8天对培养钵浇水一次,培养一年得到所述待栽培板栗无菌苗。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的还包括:所述无菌培养基质由珍珠岩、蛭石与草炭土组成,珍珠岩、蛭石与草炭土按照体积比为1:4:5的比例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