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海水处理市政废水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8305.1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袁银男;倪红军;石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海水 处理 市政 废水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海水与市政废水混合处理废水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2010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量达318亿吨,较″十五″期末增长114%。由此看来废水污染防治任务还相当繁重。如果不对废水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活污水处理中重水轻泥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安全经济的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国内外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据估计,我国每年城市污泥生产量超过400万t(以干污泥计),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数量十分惊人。如果污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最常用的焚烧及填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污泥焚烧是主要缺点是高成本和可能产生的污染(废气、噪声、震动、热和辐射),污泥卫生填埋则需占用大量土地、耗费可观的填埋费用,这使得近年来污泥填埋处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并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海水与废水充分混合,不仅可以使废水中的胶体完全脱稳、节约大量的水处理药剂,同时围涂形成的土地还可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对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市政废水中加入海水及泥沙混合物,充分混合反应后,废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得到胶体絮体;
(2)将步骤(1)脱稳胶体颗粒静沉、脱水,固液分离;
(3)将步骤(2)中分离后的出水通过沼泽及生物湿地;
(4)步骤(3)中的出水直接排海。
向市政废水中加入海水的比例值以保证混合后水体中ZETA电位在-10mV--+10mV之间为宜;
步骤(1)中所指海水为海水与泥沙的混合体,其液固比以1:1-10:1为宜。
步骤(1)中的海水与废水充分混合后通过前期静沉的胶体及泥沙沉淀物,前期的胶体及泥沙沉淀物可做为后续沉淀的天然滤床及吸附床,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步骤(1)中的海水与废水充分混合后产生的泥沙沉淀物可做为吹沙造地的填料;
步骤(1)中海水及泥沙混合物可以来自于疏浚航道及海底清淤的泥沙;
步骤(2)中的脱稳胶体颗粒静沉、脱水,固液分离中为有利于深沉物加固可适当加入水处理药剂,如:聚丙烯酰胺,或其它任何可增加絮体分形维数的药剂。
步骤(3)中沼泽及生物湿地中种植作物包括常温种、及常绿种、耐寒种、较耐寒种和耐盐碱作物(朝牧一号稗子、甜高粱、向日葵、谷稗、海芦笋、西红柿、冷香玫瑰、柽柳藻类、红叶杨黄芪、金银花、罗布麻等)。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所述处理方法的系统,由混合池、冲沙池、集水池和湿地构成;冲沙池、集水池和湿地间由管道依次连接,混合池中的水通过水泵泵入冲沙池;所述冲沙池的池体为芦苇、农作物杆或沙袋堆围而成,四周设集水沟渠,收集出水到集水池。
市政废水中和海水及泥沙混合物在混合池中充分混合,废水中胶体颗粒初步脱稳,将混合水体泵入冲沙池,在冲沙池中进一步脱稳,得到胶体絮体;在冲沙池中进行完成脱稳胶体颗粒静沉、脱水,固液分离,静沉的胶体及泥沙沉淀物沉积在冲沙池底,可做为后续沉淀的天然滤床及吸附床,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冲沙池中分离的出水通过沼泽及生物湿地后可直接排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海水处理废水治理节省了大量的水处理药剂;
2、为合理处置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此法产生的污泥沉淀物可以充当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滤床及吸附床,提高了处理出水的水质;
4、此法产生的污泥可以为围涂造陆提供大量低成本填料;新形成的土地摊平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流程如图1,建立处理混合池、冲沙池、集水池和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