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动柱塞精密加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8286.2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郑祥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祥模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803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柱塞 精密 加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液压泵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精度、耐高压的手动柱塞精密加压泵。
背景技术
系统、驱动器、执行器的加压通常由加压装置实现,现有阶段常见的加压装置及器材包括液压系统(配合液压控制阀)、电动试压泵、手动液压泵以及手动试压泵等。在压力检测、实验加压等常见应用领域,例如安全设备仪器检漏仪、实验加压装置等具体场合,手动加压装置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调试维修便利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现有的手动加压装置,由于其特定的缺点导致其应用范围也受到巨大局限,具体体现在:1)对于现有的手动加压泵,加压可高达60-100MPA,但是手动加压泵通常采用柱塞加压配合单向阀的结构,致使其调压的精度非常差,尤其在高压段很难实现精确调压;2)对于现有的手动试压泵,由于其结构强度限制,其耐压能力一般不会超过10MPA,同时其调压精度相对于手动加压泵也未有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手动加压设备调压分辨率低、调压精度差、无法往复加减压调压、耐压性不高,无法满足科研实践过程中压力检测、实验加压等过程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调压分辨率高、调压精度很高的手动柱塞精密加压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动柱塞精密加压泵,其由柱塞加压结构、机械驱动结构及机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板、前支撑立板、后支撑立板,所述前支撑立板、后支撑立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前、后端,导轨拉杆套装在所述前支撑立板、后支撑立板上的拉杆孔内;所述柱塞加压结构包括外缸体、柱塞导套、柱塞、缸体端盖,所述外缸体固定在前支撑立板的缸体安装孔中,所述柱塞导套安装在外缸体内部,所述柱塞套装在所述柱塞导套内,并可引着所述柱塞导套内孔前后运动,所述柱塞导套与所述外缸体间,所述柱塞导套与所述柱塞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机械驱动结构包括梯形丝杆机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包括导轨拉杆、导套、丝杆螺母固定板、柱塞驱动套筒,所述梯形丝杆机构包括梯形丝杆轴与丝杆螺母,所述梯形丝杆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所述后支撑立板上,所述丝杆螺母为法兰型,固定在所述丝杆螺母固定板上,所述丝杆螺母与梯形丝杆啮合传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外齿圈及行星轮架,所述行星轮架固定在所述梯形丝杆轴上,所述外齿圈固定在所述后支撑立板里,所述太阳轮可相对转动地套装在所述梯形丝杆轴上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传动,所述太阳轮上还固定有调压手柄。
进一步,所述外缸体上部通过液压接头连接有进油管路,进油管路前连接有截止阀或单向阀,所述外缸体前端通过液压接头连接有出油管路。
再进一步,所述导轨结构包括导轨拉杆、导套、丝杆螺母固定板、柱塞驱动套筒,所述导轨拉杆套装在所述前支撑立板、后支撑立板的拉杆孔内并用螺母固定,所述柱塞驱动套筒前端设置有柱塞连接孔,中部设置有梯形丝杆容纳孔,后端设置有丝杆螺母安装孔,所述柱塞驱动套筒固定在所述丝杆螺母固定板上,所述丝杆螺母固定板上、下两端固定有导套,所述丝杆螺母固定板通过所述导套可引着所述导轨拉杆前后运动,所述丝杆螺母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丝杆螺母固定板上,所述丝杆螺母前端嵌入到所述柱塞套筒的丝杆螺母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外缸体为回转体,所述外缸体通过外缸体法兰凸台固定在所述前支撑立板的缸体安装空中,并用螺钉进行固定;所述柱塞导套为回转体,所述柱塞导套外表面上开有第一环形密封圈安装沉槽,内部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前端为柱塞配合孔,后端为柱塞导引孔,所述柱塞导套安装在外缸体内部;所述缸体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缸体的后端,所述缸体端盖上设置有防尘密封圈安装槽。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案:所述柱塞为阶梯形回转体,所述柱塞从前端至后端依次可分为柱塞配合段、导引段、驱动连接段,所述柱塞配合段与上述柱塞导套的柱塞配合孔配合运动,所述导引段与上述柱塞导套的柱塞导引孔配合运动,所述驱动连接段装入上述柱塞驱动套筒的柱塞连接孔内,并用开口销进行固定,所述柱塞的柱塞配合段还开有第二环形密封圈安装沉槽。
作为优选的再一种方案:所述柱塞导套上的第一环形密封圈安装沉槽和所述柱塞上的第二环形密封圈安装沉槽内,可安装唇形密封圈,或者安装O型密封圈配合单侧尼龙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祥模,未经郑祥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