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股动脉压迫止血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6732.6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玉震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动脉 压迫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制作,尤其涉及介入放射中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用于股动脉压迫止血的一种医疗器械的制作。
背景技术
股动脉穿刺插管术是绝大部分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基础手术,术后其穿刺部位必须进行止血处理,传统的方法就是由术者以手指压迫穿刺点股动脉10-15分钟。这种枯燥劳作既耗费了术者的精力,也占用了术者和手术台的宝贵时间。因此临床上早就有解放这一劳作的渴望。本人在1993年就尝试应用气囊式绷带包扎于腹股沟,通过对气囊加压以期达到替代人工指压止血的目的,但因为不太安全可靠而放弃了实际使用。后来也有人研制了各种用气囊的或螺旋杆的机械压迫方式来做尝试,(网上可搜索到的此类实用新型专利就有几十条),但这些方法也并不十分安全可靠,并且也都需要人工操作。国外对此的研究多关注于用专用介入器械对股动脉穿刺点的封堵和闭合上,如Angio-Seal封堵器、Proglide缝合器,Starclose闭合器等,但这些方法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亲自操作,且费用不菲,而且毕竟还留有缝合异物在体内,故也非理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机器指压装置,完全模拟人手的压迫止血动作,使股动脉穿刺点在微创中获得符合生理的愈合。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共分四个部分:
一.机械结构系统:提供框架与机械动作的构件。
二.机械动力系统:提供升降、进退与锁止动作的系统。可能的方式为电动、气动、液压等方式。其原始的动力为干电池提供的低压直流电源。
三.监测系统:监测股动脉的搏动信号并向控制系统反馈,与动力系统互动。可选的方式为气压、超声、光电等方式。
四.智能控制系统:运用微电脑技术,设计的专用软件能够接受处理脉搏的电子信号,分析并记忆信号的强弱,并与动力系统联动,以实现搜索和锁定股动脉、给定对股动脉压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完全模拟人指压止血的全过程,使股动脉穿刺点在微创中获得符合生理的愈合。该装置操作简便,助手或护士即可胜任操作,患者也可以移到其他床上再进行智能股动脉压迫止血工作,让手术医师和手术台得到及时的解放,以满足更多患者的救治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主要表现本发明专利的外观结构,其中1.为底板;2.为立柱;3.为横臂;4.为指头(压迫器)。整体外形里C字型,其中立柱(2)、横臂(3)及指头(4)内部均配置有动力系统,通过部件的升降、伸缩变形以吻合各种体型的腹股沟解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时首先开启电源,通过动力装置提升立柱(2)的高度,然后将本机底板(1)插入患者术侧臀下,再通过横臂(3)内的动力装置调节指头(4)的位置,使其中心正对穿刺点偏上约1cm处,解除立柱(2)内的动力,使其在内置弹簧的压缩势能的作用下落到穿刺点目标位置,实现初始的压迫。开启智能压迫程序,控制系统给出指令,通过指头(4)内的动力装置使其获得相当于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中间的压力(约13Kpa),并在横臂(3)内的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作短距离的前后运动以探索股动脉的搏动,之后锚定在搏动最明显处。然后,再通过指头(4)内的动力装置使其作上下运动以探索股动脉的搏动的强弱,之后锁定在搏动最明显处并保持15分钟以上。此时指头(4)对股动脉的压力必然处于略低于其收缩压的水平,这一水平的压力正好能让血流通过而不能让血液流出穿刺点,从而能实现最理想的压迫止血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玉震,未经胡玉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