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巷上变坡防跑车安全闭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6651.6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忠田;黄志国;孙丙山;时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18 | 分类号: | B61K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巷上变坡防 跑车 安全 闭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巷上变坡防跑车安全闭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挡车设施中包括挡车棍、磕头虫挡车器、快速捕车器、挡车栏等,为了提高提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在以上挡车设施的前提下,又进一步加设防止未连挂车或者连挂车不牢固而滑入巷道的挡车设施,并要求简便易操作。
现有的防跑车安全闭锁装置需要两套配重装置,巷道宽度如果设计相对较窄,容易造成物品摆放杂乱,并且不易操作。可靠性方面,改进前把钩工操作必须时刻注意车辆的摘挂钩操作并要最后确认是否所有安全设施闭锁,如出现误操作,车辆即刻滑入斜巷,造成事故的发生。经济实用性方面,改进前两套挡车设施需要两次操作,甚至需要两人协作完成,耗时费力。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上部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在上部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防止未连挂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在变坡点以下大于一列车长度的地点,设置能够防止未连挂车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栏。使挡车栏和挡车网形成联动确保矿车始终处于安全保护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挡车栏和挡车网形成联动、确保矿车始终处于安全保护状态的斜巷上变坡防跑车安全闭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斜巷上变坡防跑车安全闭锁装置,包括挡车拦、挡车网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挡车栏包括框架和立柱,挡车栏的两根立柱的两端伸入巷道顶和底板,所述的立柱的两端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巷道内,框架的两侧的钢管套在立柱的外侧;
挡车网的框架采用树脂锚杆焊接而成,挡车网下方的两侧与转轴焊接为一个整体,钢管上面安装两个轴承,轴承固定在巷道的底板上,挡车网的框架缠绕有柔性钢丝绳;
连接装置包括配重桶、滑轮、钢丝绳I和钢丝绳II,钢丝绳I的一端连接有配重桶然后绕过滑轮与挡车栏连接,钢丝绳II的一端与挡车栏连接然后绕过斜巷道顶部的滑轮最后连接在挡车网上。
进一步,所述的挡车栏采用框架式结构,立柱采用3寸钢管,框架为长方形框架,在框架的中间焊接有水平放置的加强钢管。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灵活性方面,改进前的装置需要两套配重装置,巷道宽度如果设计相对较窄,容易造成物品摆放杂乱,并且不易操作;改进后一套配重装置,节省空间,两套装置实现联动,实现灵活性操作。
2、可靠性方面,改进前把钩工操作必须时刻注意车辆的摘挂钩操作并要最后确认是否所有安全设施闭锁,如出现误操作,车辆即刻滑入斜巷,造成事故的发生;改进后车辆滑入斜巷,还有一道挡车网进行捕车,大大的提高了挡车设施的可靠性。
3、经济实用性方面,改进前两套挡车设施需要两次操作,甚至需要两人协作完成,耗时费力;改进后只要一次操作,轻松简便的操作,即可完成两道挡车设施的开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挡车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挡车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框架;2、立柱;3、钢丝绳I;4、滑轮;5、钢丝绳II;6、挡车网;7、柔性钢丝绳;8、轴承;9、转轴;10、配重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斜巷上变坡防跑车安全闭锁装置,包括挡车拦、挡车网和连接装置。
如图1所示,挡车栏采用框架式结构,立柱2使用3寸钢管制作,两端各自生根于顶和底板内0.5m,使用混凝土浇筑;框架1使用4寸钢管焊接成框架式,两侧竖直焊接,框架1两侧的钢管套在立柱2的外侧,使立柱2套入其中,形成上下活动框架。
如图2所示,挡车网框架采用直径20mm树脂锚杆焊接而成,挡车网下面两侧端处与2寸无缝钢管焊接为一个整体;钢管穿过两个轴承8,轴承8通过直径20mm长度2300mm树脂锚杆固定在底板上,使2寸钢管能够在轴承8中转动;挡车网的框架缠绕直径15.5mm的柔性钢丝绳7起到缓冲作用。
两道挡车设施用12.5mm的钢丝绳连接,通过使用配重桶10操作;使两道挡车设施能够联动,实现“一闭一开”。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所示,左侧安装的是挡车栏,右侧斜巷安装的是挡车网。
1、车辆提升期间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6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完井装置
- 下一篇: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氟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