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6575.9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3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蔡第兴;刘文杰;何佩宜;黄炳文;尤鹏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装饰层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通信产品的输入方式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式装置作为输入的方式。触控式装置可组装在诸多种类的平面显示器上,以使平面显示器兼具显示画面以及输入操作通信的功能。
就目前常见的触控式装置而言,电容式触控面板以及电阻式触控面板最为普及。尤其是,使用者仅需轻触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即可进行触控操作而使电容式触控面板更为使用者所热爱。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电容式触控面板或是电阻式触控面板,都需要采用透明导电材料,诸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来制作传感用的导电薄膜。因此,形成透明导电材料的过程为影响触控面板质量的一项因素。
举例而言,要达到理想的导电性质,形成透明导电薄膜的过程往往需要采用高温的制作条件。不过,在触控面板的其他构件对温度耐受性不佳时,在形成透明导电材料的过程中若采用高温度的条件将不利于产品质量。因此,导电薄膜与其他构件的质量常常面临到无法兼顾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以改善大面积的线路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损坏的情形。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传感单元、一装饰层、多条第一信号线、多条第二信号线以及一导电部件。基板具有一操作区以及一围绕操作区的周边区。传感单元位于操作区中用以感应一触控点的坐标。装饰层配置在周边区中。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导电部件都位于周边区中并配置在装饰层上。第一信号线连接于部分的传感单元,而第二信号线连接于其余的传感单元。各第一信号线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传感单元而另一端位于周边区内的一接合区中。各第二信号线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传感单元而另一端位于周边区内的接合区中。导电部件介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之间。导电部件具有介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一加宽部,加宽部的线宽大于导电部件的其余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位于周边区内的接合区中以连接至一接地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上述周边区任意选取0.4mm×0.4mm面积的一选定区域时,选定区域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导电部件的面积以外的至少一空白区。举例而言,导电部件可以具有一加宽部,加宽部的线宽大于或等于0.5mm,且加宽部中设置有至少一开孔。上述至少一开孔为封闭的或是开放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装饰层的材质为光阻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装饰层配置在基板上而具有一邻近于基板的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上下相对的一第二侧,且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导电部件都位于装饰层的第二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传感单元包括彼此交错的多个第一传感单元与多个第二传感单元。第一传感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单元各自包括至少一传感电极,且传感电极的材质包括一透明导电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绝缘层。绝缘层配置在基板上用以使传感单元彼此电性独立,且绝缘层还覆盖在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导电部件上。此外,触控面板可以还包括一浮置透明导电图案,配置在绝缘层上并位于导电部件的上方。
基于上述,本发明在大面积的传输线路,诸如导电部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开孔。因此,大面积的传输线路不容易因为制作过程中的高温条件而损坏,而使触控面板具有理想的质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剖线I-I’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触控面板中区域E的放大示意图;
图4A至图4F是多种加宽部中的开孔设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 触控面板;
110: 基板;
112: 操作区;
114: 周边区;
116: 接合区;
122: 第一传感单元;
122C、124C: 连接线;
122P、124P: 传感电极;
124: 第二传感单元;
130: 装饰层;
132: 第一侧;
134: 第二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5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抽油机井光杆轴向力及扭矩传感器
- 下一篇:触控装置